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11-23 | 建龙微纳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44.36 | 1.81 | - | 30.40亿 | 1.3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7.39% | -7.39% | -19.68% | -19.68% | 14.31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0.37% | 30.37% | 14.31% | 14.31% | 0.54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2.29 | 15.25 | 86.57 | 2.64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228.83 | 61.07 | 38.42% | -0.01% | 0.27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6.91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信达澳亚基金,华创证券,万家基金 |
调研详情 |
问题1、公司下游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如何? 问题回复:分子筛在工业气体装置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技术门槛和客户认可度门槛。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的性能指标均具有与国际大型分子筛企业竞争的能力,已经在深冷空分制氧,变压吸附制氧、变压吸附制氢、天然气分离与净化等领域多套大型装置上实现了分子筛吸附剂的进口替代。 在国内市场,公司不断深化下游装置使用单位客户业务合作的同时,与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业务合作关系进一步密切;在国际市场方面,公司以泰国建龙生产基地为基础,充分利用泰国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的指导下,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深入推进美国、印度、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市场开发服务,适时强化公司产品品牌直接出海进程,在做好国际大型分子筛客户合作的同时,维护好重点海外客户需求快速响应。随着客户和市场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度在持续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问题2、分子筛作为工业耗材,这个市场应用领域主要在哪些地方,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问题回复:由于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性能和催化性能,被广泛用作吸附材料、离子交换材料以及催化材料,其中:吸附材料主要用于工业与环境领域各种气体的分离、净化与干燥,如天然气、石油裂解气等化工原料的脱水干燥、节能型建筑中空玻璃干燥剂、脱二氧化碳和脱硫、正异构烷烃的分离、二甲苯异构体的分离、烯烃分离、氧氮分离、制冷剂干燥等;离子交换材料主要应用于洗涤助剂、放射性废料与废液的处理;催化材料主要应用于石油炼制与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与精细化工领域中大量工业催化过程。近年来,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和材料消费增长较快,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入新阶段。其中吸附与催化材料及其科学技术在能源转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绿色环保等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分子筛市场规模约为128亿美元,2026年将增加至157亿美元,2021-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4.17%。在中国制氧分子筛领域,公司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问题3、公司成型分子筛的产能利用率为何没有分子筛原粉产能利用率高? 问题回复:成型分子筛产能利用率相对分子筛原粉的产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生产线多为柔性型生产线,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及订单计划调整生产安排,因不同产品的生产时间不同,导致实际产量与理论产能有差异。随着公司新产线的产能爬坡、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持续优化,公司生产线的综合产能利用率也将继续提高。 问题4、公司分子筛能否用于稀有气体提纯的提纯? 问题回复:目前公司部分分子筛产品可通过吸附分离获得高浓度甲烷、氦气和多种氮氧化物。 问题5、请问公司产品有没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问题回复:分子筛作为一种有寿命的功能性耗材,从分子筛行业的需求特点看,分 子筛的销售本身是不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的。公司目前生产产品种类140余种,每个季度会因当期销售产品的结构不同,销售收入会存在差异。 问题6、公司针对研发人员除了股权激励计划外,还有没有其他激励政策? 问题回复:每年根据技术项目的总体安排,公司设立有专项技术创新资金。每年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研究经费;其中对于重特大项目,公司还会拨出专项经费,给予特殊支持。公司也为研发人员专业能力学术深造提供持续性支持。根据公司《在职硕士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制度,公司提供带薪博士培养机制与学习交流机会,读博期间研发人员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并对专项研究成果给予专项奖励。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