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01-30 | 东亚药业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1.31 | - | 22.98亿 | 1.2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45.85% | -45.85% | -128.78% | -128.78% | -3.64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5.37% | 35.37% | -3.64% | -3.64% | 0.68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0.92 | 34.68 | 106.45 | 2.14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544.79 | 60.73 | 46.33% | -0.09% | -0.07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7-15
报告期
2025-06-30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8.73亿 | 2025-03-31 | 预计:净利润-3500--2800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首个制剂批件,标志着公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同时为公司后续制剂注册证书申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报告期内,导致公司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一)收入端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相关政策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产品终端需求变化较大,叠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供需变化、库存压力等的影响,导致公司部分产品面临了需求减少的压力。上述情况,导致公司本报告期毛利额同比减少3,000万左右。(二)资产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结合公司的运营管理现状、经营业绩数据、资产负债结构、市场格局变化以及持续经营预期等综合因素考虑,公司拟对可能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主要包括:预计部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公司本报告期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00万元左右。虽然公司经营面临行业周期波动等诸多挑战,但公司制定并持续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以积极应对国内外医药行业复杂多变的环境。公司一方面积极稳守主导产品的市场销售并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努力维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全力推进制剂业务的稳步落地。同时 |
参与机构 |
长江资管,财通基金,平安证券,长信基金,信诚基金,其他8家机构,国君自营 |
调研详情 |
第一部分:公司基本情况的介绍 1、公司基本情况 浙江东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5177.SH),创建于1998年,于2020年11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总部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台州市管理创新十强企业” 等称号,曾多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公司在浙江三门、浙江临海、江西彭泽建设了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基地;在上海张江和杭州下沙分别设立了医药研发中心;正在浙江三门新建大健康产业综合性生产基地。 公司多个产品已通过CGMP认证、EDQM认证、PMDA认证等国际药品规范市场认证,与欧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确立了围绕公司主业加速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的布局方针。公司于2020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又进一步完成了6.9亿元的可转债项目。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扩大经营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扩种公司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公司增添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公司凭借“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成本优势,加快公司转型升级,致力打造特色中间体、高端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的国际一流药企。 2、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涵盖抗细菌类药物(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多个用药领域。 第二部分:投资者问答 问1:公司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情况? 答:多数原料、辅料价格降幅明显,青霉素G钾盐(PGK)价格有所回落,但整体价格较2019年仍有一定距离。 问2:公司与哪些原研厂商有合作?合作是否稳定? 答:公司为原研厂家西克罗供应头孢克洛原料药,此外还与第一三共、赛诺菲、GSK、辉瑞等原研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公司作为所在原料药细分行业的重要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均较为稳定。下游制剂厂商若更换原料药供应商不可避免将承担额外的风险和成本。 问3:公司β-内酰胺类抗菌药未来需求的增量在哪里? 答: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菌素产品过去的用量最大,但因耐药性等问题,逐步退出人用药物领域,头孢克洛等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同时头孢复方类药物的不断出现也会带动公司相关产品的需求提升。 问4:公司在化妆品和保健品上的布局? 答:公司将凭借原料药优势,通过外用制剂自然延伸至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公司未来总体发展战略是以原料药为核心,向前延伸特色中间体+材料化学,向后发展制剂+化妆品+保健品,重点发展特色中间体,逐步形成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布局。 问5:公司股权激励的进展? 答:公司股权激励事宜正在不断推进中,2023年8月以来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2024年1月16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1,199,500股,占公司总股本113,600,000股的比例为1.06%。 问6: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点有哪些? 答: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点主要有:1、公司主力产品市场空间大,需求确定性强,且公司的市场地位优势较为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医疗需求的提高,公司主力产品仍具有较好的增长空间;2、公司产能提升空间较大,公司具有的多样的生产资质和现场作业能力,生产场地现场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和完备;3、公司研发持续投入,头孢妥伦匹脂、头孢美唑、非布司他、卢立康唑等新产品正在不断投产;4、公司正在切入制剂领域,制剂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一旦建成投产,不仅新增制剂收入,也会带动相关原料药产品销量增长。 问7:为什么公司头孢克洛酶法能够降低成本? 答:目前公司的头孢克洛原料药和头孢丙烯原料药应用了生物酶法的生产工艺,其优势主要是环保、安全,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流程安全性,同时降低了公司的环保成本,对于期间管理成本有良好改善作用。头孢克洛的酶法工艺较化学合成法的工艺成本下降在10%-20%左右。 问8:公司头孢克洛酶法在下游的接受程度? 答:公司头孢克洛的酶法在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家已经备案注册完成并在海外销售。国内已在CDE报批中,目前在等待取得生产批件的阶段。 问9:公司如何提升毛利率? 答: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改善成本;头孢克洛原料药和头孢丙烯原料药通过生物合成法的生产工艺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募投项目的产能扩张也会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上游多数原料、辅料价格下降对公司毛利提升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问10:头孢类药物不断进入集采对公司的影响? 答:公司原料药板块的客户比较稳定,受集采影响较少,集采常态化有助于提高公司在细分领域的话语权和议价权。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原料药的优势,通过集采带来的市场机会,加快在制剂领域的产业布局,通过可转债募投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