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联集成-U2024-05-30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芯联集成-U2024-05-30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05-30 芯联集成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2.67 - 320.23亿 0.72%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27.16% 18.68% 15.46% 49.73% -36.24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0.43% 6.16% -36.24% -31.25% -0.20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0.65 31.99 155.21 0.98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25.77 51.24 49.00% -0.14% -14.41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16
报告期 2024-12-31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122.44亿 2024-09-30 预计:净利润-96900 (一)循环驱动,多维布局,营收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稳态复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两新”政策的推动,以及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显得尤为强劲。同时,高端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需求充分推动换新热潮,拉动电子产品消费,驱动消费行业的复苏。(二)内生外延,首次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归母净利减亏超50%。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9.6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约50.5%;实现EBITDA约21.19亿元,同比增长约129.1%;全年公司毛利率约为1.1%,同比增长约7.9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EBITDA利润率约为32.6%,同比增长约15个百分点。
参与机构
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中欧基金,中信证券
调研详情
现场交流与问答:

1. 公司一站式系统代工的经营模式,是否与上市时提出的一站式代工有变化?

答:2023年,公司开始有了“系统方案”的具体业务落地,故而公司提出“一站式系统代工”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与一站式代工的差异为增加了提供系统代工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个变化并不是经营模式的变化,而是公司基于客户的需求对于经营模式的丰富和升级,来进一步提升公司与客户之间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增加公司与客户合作的黏性。

2. 公司海外客户拓展情况如何?出海市场有何动作和目标?

答:公司2023年实现外销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42.58%。在海外出口业务中,汽车业务收入占比在2023年同样呈现大幅增长,并贡献了出口业务的主要增量。公司出口市场以日本和美国为主,公司主流产品的信价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 请公司展开说一下公司第三增长曲线BCD业务,目前国内整体BCD的业务规模仍然较小,未来我们在BCD规划了多大的业务量,以及在新能源以及AI服务器电源方面,公司做了哪些准备?

答:BCD市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全球大约400亿美元,国内的市场需求至少占一半。目前国内BCD业务存在两个瓶颈:1、通用性的BCD芯片份额非常少。占主导地位的是和应用方案高度融合的专业BCD;2、专业的BCD芯片需要特殊工艺,而国内基本只能提供普通工艺。这两个情况造成了国内BCD占比非常低,国产化率不足10%。

过去三年,公司联合终端产品应用和设计公司在车载、工控和消费领域针对性的开发了多个专业BCD平台。这些平台融合了公司对产品终端应用的深层次理解,定向性的给出了量身定制的特色工艺。目前,公司已经历了大范围高强度的开发阶段,开始进入大范围客户导入和产品导入、以及规模上量的阶段,2023年获得了多个重大定点。

电源管理一直是BCD的重要应用方向。AI等大算力芯片需要大量的电力消耗,能源使用效率成为AI应用的关键基础技术和前提条件,因此催生了面向大型GPU的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过去三年,公司已经进行了两代技术更新。第一代已开始小规模量产,第二代55nm解决方案获得了关键客户重大定点。公司正全力扩大客户群、加速产品导入,BCD产品将会成为公司重大增长点之一。

公司非常有信心成为中国专业BCD的领先企业,也有信心实现中国BCD产业实现更大份额的国产化。

4.公司如何看待模拟IC的市场情况?公司模拟IC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什么?预计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市场和客户?

答:模拟IC赛道宽广,产品丰富。在车规级和工业级大电流高电压BCD方向,目前一直存在技术要求高、应用门槛高、国产替代比例非常低的情况。3年多来,公司持续发展了多个专用BCD平台,定向瞄准了一系列持续增长和供应稀缺的应用产品,拥有多项国内独有的技术。目前,公司已取得技术和市场的双突破,这些突破会不断的给公司未来营收和利润成长带来强大动力。

同时,公司也将推出消费类BCD技术,该技术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和极强的通用性,为公司营收成长带来持续贡献。

我们对BCD、嵌入式数字技术和嵌入式功率器件的融合技术优势,联合国内外优秀设计公司和终端应用,大规模正面组织对这一市场的攻克。智能化新能源车车身架构的进一步发展和AI超大计算中心的建设将会为我们BCD业务提出持续、大量的需求。

5.公司今年计划减亏,很高兴看到目前公司亏损在收窄,有什么措施保证全年实现减亏目标吗?

2024年实现大幅减亏是公司明确的目标,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不断通过技术迭代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的领先型和丰富化,并在这些领先和丰富的技术上实现更大的生产规模,贡献更大的营收。如,通过产品迭代,全球领先的新一代IGBT器件将在下半年进入量产,大幅提高同一晶圆上的芯片产出数量,从而实现营收的增长;通过SiC芯片和模组、模拟IC、VCSEL等新技术、新产品的上量等实现营收的增长,以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快速响应,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能利用率,增加营收。

第二,不断优化公司的成本结构。通过工艺步骤、工艺条件的优化来降低工艺平台的基础成本;通过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来提高单步工艺的竞争力;通过供应链上的战略合作和协同,公平竞争等,来降低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成本;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信息数据、流程的系统化,设备的自动化等,来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减少各个方面的浪费。通过以上开源节流两个方向的努力,公司对实现2024年大幅减亏充满信心。

6.公司目前产能投资较高,对于这种快速的投资及扩产,公司如何把控其中的风险?何时公司能实现盈利?

答:由于半导体行业高资产、高投入的特性,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恰逢赶上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的旺盛期,故而公司在前期投入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资和扩产。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较大的产能规模,公司的SiC产线、12英寸产线、模组产线等,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对平稳的进行投资和扩产。

基于公司的营收的稳速增长及精益化的生产管理,随着折旧的逐渐消除,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盈利。公司着力于成本的管控,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成本进行持续优化,力争能尽早实现盈利。

7.公司在材料端和设备端国产化率的程度及对未来如何展望?

答:公司从4年多前就已经开始材料和设备国产化验证的工作。目前材料端在全品类方面都实现了国产化验证。在设备端,公司计划于2024年底前实现95%以上种类的设备的国产化验证。
AI总结
根据所提供的调研记录,以下是对各点的分析:

1. **产能信息及释放进度**:
   - 公司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能,包括SiC产线、12英寸产线和模组产线等。
   - 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盈利,这表明产能释放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且公司在逐步提升产能利用率。

2. **未来增长点**:
   - BCD业务,公司已在车载、工控和消费领域开发了多个专业BCD平台。
   - AI服务器电源管理芯片,公司已进行两代技术更新,第二代55nm解决方案获得关键客户定点。

3. **竞争情况及国产替代空间**:
   - 国内BCD业务存在通用性BCD芯片份额少和专业BCD芯片需要特殊工艺的瓶颈。
   - 国产化率不足10%,公司有信心成为中国专业BCD的领先企业,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4. **行业景气情况**:
   - 模拟IC赛道宽广,公司在车规级和工业级大电流高电压BCD方向具有技术优势。
   - 智能化新能源车车身架构的发展和AI超大计算中心的建设将为BCD业务带来持续需求。

5. **销售情况**:
   - 2023年外销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42.58%,海外市场以日本和美国为主。
   - 公司主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6. **成本控制**:
   - 通过工艺步骤、工艺条件优化降低基础成本。
   -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成本。
   - 精细化管理和自动化设备提高人员效率,降低库存资金占用。

7. **产品定价能力**:
   - 公司主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可能意味着公司有较好的定价能力。

8. **商业模式**:
   - 一站式系统代工,提供系统代工解决方案,增加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9. **坏账情况**:
   - 调研记录中未提及坏账情况,需进一步信息分析。

10. **研发投入和进度**:
    - 公司持续发展专用BCD平台,拥有多项国内独有技术。
    - 第一代IGBT器件下半年进入量产,第二代55nm解决方案获得客户定点。

11. **护城河**:
    - 技术优势:专用BCD平台和多项国内独有技术。
    - 市场优势:BCD市场规模大,公司有望成为领先企业。

12. **产品名称及原材料依赖**:
    - 产品名称未明确提及,但涉及BCD业务、IGBT器件、SiC芯片等。
    - 原材料依赖未具体提及,但公司在材料端和设备端推进国产化。

13. **题材**:
    - 优势:技术领先、市场潜力大、国产替代空间大。
    - 劣势:国产化率低,面临技术瓶颈。
    - 风险点:市场需求变化、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14. **分红情况及计划**:
    - 调研记录中未提及分红情况及计划。

**综合判断**:
公司在BCD业务和AI服务器电源管理芯片方面有明确的增长点,海外市场拓展良好,技术优势明显。成本控制和产能释放有序进行,预计2026年实现盈利。公司在材料和设备国产化方面有明确计划,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然而,对于公司的具体产品名称、原材料依赖、坏账情况以及分红计划等信息不足,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同时,考虑到半导体行业的高投入特性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态度。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