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12-17 | 通达海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1.75 | 1.48% | 23.26亿 | 3.5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29.41% | -29.41% | -55.22% | -55.22% | -49.61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2.49% | 32.49% | -49.61% | -49.61% | 0.20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4.99 | 68.52 | 150.17 | 72.97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63.67 | 172.38 | 12.28% | 0.02% | -0.30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4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0.18亿 | 2025-03-31 | 预计:净利润-6500--4500 | 1.报告期内,受外部环境影响,公司法院客户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规模出现了下调,公司新签业务订单减少,尤其是应用软件开发类业务受影响较大。同时,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从长远发展考虑,继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全年仍保持较高研发投入。以上因素导致公司年度净利润出现亏损。2.由于2024年预计出现亏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一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公司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了复核。基于宏观经济、财政状况、行业等因素,公司对未来业绩进行预测,综合考虑公司未来研发费用及加计扣除的影响,预计在未来税法规定的亏损可抵扣期限内很可能无法实现可弥补亏损应纳税所得额。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以前年度确认的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冲回,金额约为920万元。 |
参与机构 |
鹏华基金 |
调研详情 |
一、公司介绍 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思必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状况、发展战略等,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释。 二、主要问题及回复 1.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收入、利润下降,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法院、银行等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一方面公司收入确认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另外,去年下半年以来,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公司客户及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对法院信息化采购需求有直接影响,总体看,受影响的主要是软件产品开发类业务,服务性收入仍在增长。人员成本方面,公司做了不少努力,但是由于需要在大模型等技术研发方面增加投入,所以整体下降幅度有限。 2.公司2024年重点做了哪些方面工作? 答:虽然当前整体环境有不利的影响,但是,从全国法院看,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存在,法院借助科技提高办案效率、加强监督管理、服务公众和社会治理的需求依然存在;数字中国整体战略以及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对于法院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有指导和牵引作用;近几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整体技术和应用水平,为法院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另外,国内法院近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也在数据方面形成了比较好的基础。所以,从长远看,法院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024年,公司在积极拓展业务、努力优化人员结构、控制成本的同时,也从公司长远发展角度,围绕核心业务、核心能力,重点做了几方面工作: 技术方面,加强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基础能力研发,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公司在2023年成立了研究院,引进了专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法律业务团队,年内在继续推进法律知识体系构建、完善的同时,研发推出了“海睿”法律大模型,提供问答、生成、分析等能力,并与南京中院、成都中院及珠海香洲人民法院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基地,对模型进行预训练、微调。 业务方面,公司也在努力把服务数字法院建设中沉淀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能力尝试在公安、检察院、行政复议、仲裁、综合治理等领域一些业务场景应用、推广的可能,也有一些局部的进展或潜在可能,但是目前还都属于散发状态,没有形成规模。 投资方面,公司在10月24日签约投资参股了上海润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占25%股权,同时与润之信息展开合作,尝试在公安领域合作推广润之信息的执法办案场所管理、监督产品。年初还成立了香港子公司,尝试通过合作方式,把在国内法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理念、产品在海外国家进行推广。6月份对控股子公司南京诉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整、增资,计划以南京诉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针对金融机构大量的小额借贷纠纷,尝试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依托公司自研的金融纠纷一体化办案平台和合作伙伴的调解能力、业务经验,开展合规调解业务。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