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新能2024-12-24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五矿新能2024-12-24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12-24 五矿新能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1.67 - 111.51亿 1.21%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29.46% 29.46% -2101.00% -2101.00% -4.54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71% 2.71% -4.54% -4.54% 0.38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0.31 5.42 105.83 2.17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72.79 115.89 46.71% -1.07% -0.31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32.19亿 2025-03-31 - -
参与机构
方正证券,世纪证券,银河证券,沐德资产,广发证券,博时基金,上海证券报
调研详情
1、公司当前收入结构中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分别占比多少?两者目前产能利用率有多少?

答: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主要以中镍及中镍高电压产品为主,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0%和10%左右。目前三元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大约30%左右,磷酸铁锂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大约80%左右。随着公司新产品的导入,客户需求的增加,预计正极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升。

2、介绍一下公司在固态电池的情况。

答:公司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先进的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已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与行业内主流固态电池企业合作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作为固态电池产业链正极分链进入国资委组织搭建的“固态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同时也是“湖南省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并作为固态电池材料开发核心单位,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专项,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和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主要优势是什么?

答: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掌握先进的前驱体合成、正极材料制备、废旧电池回收等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技术先发优势,依托公司在三元材料领域的技术积淀,快速切入磷酸铁锂材料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产品具有高压实、高容量、长循环等优点,目前月度出货超5,000吨;公司与国内排名前十的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长期深度合作,具有稳固的客户渠道优势;作为中国五矿新能源材料产业的骨干企业,可获得集团公司镍、钴、锰、锂等资源保障支持,此外公司通过投资、参股、签订采购长单等方式参与上游原材料布局,形成了优质、多维度且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供应保障,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对低空经济市场怎么看?

答: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提出了多项政策积极发展低空经济,低空经济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飞机等,广泛应用于农业、物流、交通、应急救援、文旅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目前,公司超高镍三元材料通过多家高端客户的无人机项目、载人飞行器项目测试,目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该材料的成功开发,将助力国家“低空经济”发展。

5、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市值管理,请问公司怎么开展工作,是否有股权激励?

答: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相关要求,聚焦主营业务,努力做好生产经营和发展工作,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对核心产品进行持续优化,不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公司将依法合规做好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严格履行信息披露,努力提高资本市场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公司后续如有股权激励计划,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6、公司与法国Axens项目的合作进展情况。

答:公司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与合作伙伴Axens的合作项目进程,取得较为顺利的工作进展。公司将加快与Axens合作进程,尽早实现规划产能落地,若项目有重要进展,公司将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续进展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