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股份2025-04-21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大华股份2025-04-21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5-04-21 大华股份 - 特定对象调研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17.58 1.43 3.52% 527.19亿 1.50%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1.22% 1.22% 16.45% 16.45% 11.30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40.13% 40.13% 11.30% 11.30% 25.10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16.37 19.41 94.37 58.17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30.23 235.66 24.85% -0.12% 6.23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5
报告期 2024-12-31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6.32亿 2025-03-31 预计:净利润280000-308000 报告期内,在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下,公司仍坚持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理念,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2024年较2023年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公司处置了对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7.88%股份,增加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37亿,此项收益均为非经常性损益。
参与机构
茂源财富管理,刘大同,赵海兵,王加进,张仲凌,徐新,俞旭东,中金公司,开源证券,长城证券,国盛证券
调研详情
1、如何理解公司2025年一季度各板块的业务情况

一季度,国内宏观环境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公司继续保持稳健发展:一季度实现收入62.56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归母净利润6.53亿,同比增长16.4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04亿,同比增长0.44%。

具体细分来看,国内收入增速回正。其中,企业业务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尤其是能源和工商企业,以电力、石化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仍有大颗粒度项目落地。文教卫行业表现也相对亮眼,24年公司开展多种活动来拓展生态圈,与合作伙伴共享商机,今年开始逐渐落地产出。不过,建筑、金融等传统行业依旧受行业周期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业绩表现承压;政府业务方面,受国内投资谨慎的影响,除了有资金支撑的大交通、公共民生中的数字化升级业务较为景气,其他行业需求较弱;分销业务还处在业务调整期,业绩相对疲软。整体来看,公司业务仍旧延续结构性特点。

海外业务方面,一季度收入增速略好于国内。但考虑关税等外部挑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危与机并存,公司将努力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增加本地化生产、服务和合作伙伴关系,以提升市场渗透率,把握全球城市化、数字化转型以及公共安全需求持续增长带来的机遇,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

2、美国对中国持续加征关税,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公司的产品服务覆盖拉美、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布局分散。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占公司海外收入的比例较高。公司目前已退出美国市场,且自2019年以来,公司经历了多轮制裁,通过对关键节点验证替代、改版方案,提升物料兼容性等方式,公司物料已经基本实现本土化。

3、创新业务子公司的表现如何?未来如何规划?

2024年,公司的创新业务共实现收入55.66亿,同比增长13.44%,2025年一季度延续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其中子公司华感和华消收入增速较快,热成像业务在应急场景中的需求较多,带动了收入快速增长。消防业务子公司华消,随着气体探测和用电监测的积累和海外市场的突破,近年来的收入表现也颇为强劲。汽车电子业务也表现平稳,未来,华锐捷在乘用车领域的布局会持续发力,平台化产品也在逐步实现量产。海外市场新推出的前后双摄产品具有一定的定向需求,将支撑海外业绩增长。机器视觉和机器人业务的华睿去年受下游光伏、锂电行业影响承压,业绩有一定的下滑,但考虑智能制造是刚需,华睿也在新拓展更多汽车、3C及芯片领域业务,逐步介入国际市场,未来业绩有望继续回升。其余华视智检、存储等子公司体量还较小。公司希望上述创新业务子公司25年业绩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且部分亏损子公司有望迎来盈亏平衡。

4、星汉大模型2.0和1.0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何优势?

星汉大模型经过一年多的全面升级,形成了以视觉为核心的V系列大模型,以多模态为核心的M系列大模型,和以语言为核心的L系列大模型,并依托这三类大模型的核心能力,基于图数融合MAAS计算架构,构建了面向不同的行业应用的行业智能体,做到了三个统一,即算力统一管理、任务统一调度、行业应用统一入口,为各类行业应用提供灵活的拓展能力,持续为城市和企业业务赋能。

大华星汉大模型2.0的V系列视觉大模型,相较于小模型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视觉解析知识和经验,经过海量视频和图像数据训练学习,视觉解析能力经验更加丰富。并且V系列大模型观察的更全面、更细致,逻辑推理也更强,比如在一张街景图片中,小模型可能只能识别出“汽车”和“临时停车指示牌”,但V系列大模型能进一步理解“车辆未停在指定区域内”或“车辆停车超时”等。这种上下文理解能力,使得大模型在处理复杂场景时更加准确。M系列多模态大模型,相对于单一模态,也具备显著的优势。它支持跨模态数据分析,可以从海量文本、图片、音视频等数据中掌握通用特性,也具备图文互译的能力和识别复杂行为的能力。最后,L系列大模型解决了垂直领域的知识盲区和幻觉,更适配智慧物联场景。

5、公司在感知端有哪些能力和产品的拓展?

公司感知能力以视频为核心,不断强化在各类极端环境下的视频感知能力,提升产品在各类业务场景下的适应能力;同时,根据业务场景需要持续拓展更多非视频维度的感知手段,丰富产品形态来适配各行各业的细分场景,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感知服务。在工业场景中,公司布局工业听诊产品,实现气体泄漏检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局部放电检查、等异常工况检测,让工业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管理更精准。以震动为例,在生产场景中一旦设备发生轴承不对中、过度磨损、开裂等异常情况,振动的频率和产品温度就会发生变化。公司的振动传感器和声纹采集装置,能够实时采集动设备的振动音频与温度,并通过音频事件检测智能服务器,定量分析温度与振动的突变与长期趋势,定性分析音频声纹的多维特征,精准定位异常,提示故障类型,降低安全事故影响。

6、如何评估一体机市场的下游客户采购规模及整体市场空间?

当前,国内科技自主确实是个大趋势,国产算力、服务器设备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公司作为相关一体机产品的合作公司,能够明显感觉到市场的需求热度。大模型技术近两年持续进步,带来了一些业态上的变化,最早动辄要上亿预算才能实现的大模型落地项目,现在能压缩成小规模版本,成本降到百万级别,很多行业需求落地成为可能。

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确实需要这些技术,看好新技术带来的场景功能,但预算方面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制约。部分需求方大客户提出“借机”模式,但在公司对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这种模式对现金流压力较大,需要进行筛选、取舍。目前产品和业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让客户看到实实在在的价值。公司拥有相对完整的产品生态体系,涵盖终端设备、边缘计算和中心产品,有能力把在8000多个细分场景积累的经验做成相对标准化的软硬件一体方案,让硬件设备不再是单纯的算力一体机,而是能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相比单纯出售存算硬件,智能产品的业务价值变现能力明显更强。后续,我们将不断地与客户探讨可能的配置方案,打造客户真正用得起、能带来行业变革的解决方案,帮助其完成业务闭环,当产品切实帮客户创造价值时,客户自然会积极与我们一起探索商业化路径。关于市场规模,这取决于客户业务体量和应用深度。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