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5-15 | 凯盛新材 | - | 业绩说明会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16.20 | 4.76 | 0.59% | 70.84亿 | 2.7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12.28% | 12.28% | 19.35% | 19.35% | 11.38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9.70% | 29.70% | 11.38% | 11.38% | 0.80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0.99 | 12.04 | 87.40 | 3.20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32.07 | 49.20 | 30.85% | 0.17% | 0.45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5.21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投资者网上提问 |
调研详情 |
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及公司回复情况 公司就投资者在本次说明会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复,主要情况如下: 1、pekk 项目自投产以来,出货量呈什么趋势?pekk 产品新接的客户有哪些?如果不方便透露客户信息,那么告诉我们pekk 的客户是否在增多? 答:您好!公司为国内首家突破 PEKK(聚醚酮酮)技术且实现量产的企业,自投产以来产量及出货量均在上升。截止目前,公司 PEKK 产品已被通用型材、喷涂、新能源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终端客户所应用,同时,公司也在紧密关注电子信息(半导体)、康复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领域对于轻量化特种材料的市场需求,力争覆盖更多的领域。 2、请问凯盛新材王董公司目前经营状况,和募集资金投入的新建厂房情况,投产后产生多少产值?谢谢! 答:您好!2025 年以来,下游农化板块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增加,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环比向好,关于募投项目的具体情况可参见公司披露的年报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等。 3、董秘好:2025 年会进行中期分红么? 答:您好!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并实施 2025 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授权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 2025 年中期(包含半年度、前三季度)实际经营业绩及公司资金使用计划情况,并结合未分配利润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适当分红。 4、贵公司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增,是不是业绩触底反弹了,主要原因是什么?贵司 pekk 产能利用率是多少?目前客户情况如何? 答:您好!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与环比均双增主要源于下游农化板块需求增加及产品毛利增加。截止目前,公司 PEKK 产品已被通用型材、喷涂、新能源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终端客户所应用,同时,公司也在紧密关注电子信息(半导体)、康复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领域对于轻量化特种材料的市场需求。 5、请问公司 pekk 产品有没有向机器人行业进行推广,有没有和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合作的意向? 答:您好!截止目前,公司 PEKK产品已被通用型材、喷涂、新能源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终端客户所应用,同时,公司也在紧密关注电子信息(半导体)、康复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领域对于轻量化特种材料的市场需求,力争覆盖更多的领域。 6、市面上现在同时存在 PEKK 和 PEEK 两个产品,请问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公司有优势么? 答:您好!PEKK和PEEK 均属于聚芳醚酮类聚合物,在某些功能特性上存在共同之处,在特定领域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但PEKK 与PEEK也有不同之处:从化学结构上来看,PEEK 是一种均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均为定值,而 PEKK 是一种共聚物,可以通过调节其单体的摩尔比来调节其熔融温度,使其熔融温度在 280~ 390°之间可调,因此其制备复合材料,尤其是制备预浸带时,制备 3D打印材料时其加工窗口要比 PEEK材料宽,使其更容易进行加工;从生产成本来说,PEKK 采用低成本的间/对苯二甲酰氯、二苯醚等大宗量产品,通过亲电取代方法制备二醇,而 PEEK 采用二氟酮、对苯二酚采用高温亲核方法制备,其生产成本高于 PEKK。另外由于 PEKK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酮基,其刚性要比 PEEK大,致使其结晶速度要比 PEEK 慢,因此其制备涂层产品时,就不会发生由于结晶速度过快导致的开裂等现象发生。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