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6-26 | 美迪西 | - | 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3.97 | - | 84.31亿 | 7.7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2.92% | 2.92% | 61.27% | 61.27% | -5.45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2.03% | 22.03% | -5.45% | -5.45% | 0.59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7.32 | 18.84 | 109.15 | 5.44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61.59 | 188.28 | 25.11% | -0.07% | -0.18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3.91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中银基金,景顺长城,东北证券,长江证券,永赢基金 |
调研详情 |
问题: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情况? 回 答:目前公司已在美国波士顿投入使用约 2,0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服务范围涵盖化学、生物、动物实验,目前已投入使用并实现创收。波士顿实验室将与国内各研发实验中心配合、联动,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满足海外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为欧美客户的商务拓展提供有效支撑。此外,公司还在欧洲、亚太地区等海外产业核心区域多点布局,加强实验室能力以及商务团队的建设。目前公司在海外已拥有十多名BD 团队,将继续加强欧洲市场 BD的团队建设,增加海外BD 和国内科研团队沟通,建立客户信息情报系统,做好大客户服务管理,逐步建立适应海外市场竞争的市场销售体系。此外,公司将积极参与国际行业会议,增加科研团队定期拓展频率,积极主动地拓展海外市场。2024 年,公司境外客户收入约占主营业务收入 38%,且境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实现增长超过 20%,力争将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逐步提升至 40-50%,为公司的发展和增长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新动能。 问题:近期实验用猴的市场情况怎么样? 回 答:近期实验用猴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公司已积极采取丰富采购渠道、深化与实验动物供应商的合作等多项措施保障公司实验动物,特别是实验用猴的供应稳定,能够满足公司经营的需要。 问题:公司一季度毛利率提升的原因? 回 答: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 22.03%,较上年同期综合毛利率增长 13.70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期实现大幅减亏,主要系公司在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加强成本管控,切实推进精细化管理,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2.46%,综合毛利率有所提升。 问题:公司在 AI 技术上有何布局? 回 答:作为CRO企业,公司前瞻布局热点技术平台,紧密跟踪创新药物研发前沿动态,并持续加强热点药物研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构建"人类细胞模型-AI预测-类器官"三位一体的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基于 AI技术的一站式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等一系列重要创新研发技术平台建设。目前,公司在与多家AI创新药研发公司的合作基础上,已经搭建了AI药物发现平台,充分整合外部技术资源和内部研发能力,实现双向赋能。同时,公司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站式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项目"已获得政府立项并已经开始为客户服务。公司将结合自身业务,积极探索相关技术在研发业务中的应用,不断增强公司的研发服务能力与竞争优势。 问题: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回 答: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致力于为医药企业和其他新药研发机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新药研发服务,客户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现阶段关税政策主要针对产品加征,目前对公司暂无明显影响,公司将会持续密切关注关税政策的动向。公司已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等海外产业核心区域多点布局,公司将以美国波士顿研发实验室为战略支点,不断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为欧美客户的商务拓展提供有效支撑,力争逐步提升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为公司的发展和增长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新动能。公司将继续深化全球化发展战略,优化业务布局,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保障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问题:公司如何看待国内 CRO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回 答:尽管当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环境有待复苏,但创新药企及CRO 公司依然持续积极推进研发工作,积极探索创新药出海道路。GLP- 1、ADC、小核酸等药物类别的持续活跃,出现了新的机遇。此外,一些制药企业正积极探索利用AI技术创新药物发现,提升研发效率。这些趋势对CRO行业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美迪西在内的 CRO企业紧跟创新药物研发前沿动态,提前布局新技术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助力新药的研发进程。截至目前,公司已助力多款创新药物成功出海,也持续关注新兴医药企业的出海战略和商业化落地,全力支持全球合作伙伴的药物研发,助力创新药企扩展全球化版图。其次,国家政策方面,高度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全链条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有望利好行业及公司未来持续发展。2024 年 7 月 5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地方性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具体实施细则陆续出台。政策指引下医药产业基金投资活动频繁,新基金陆续筹备设立。此外,2025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支持方向,"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优化药品集采政策。2025 年 6 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明确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 30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大幅缩短审批周期,支持全球同步研发。政策端的大力支持对国内创新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作为临床前CRO,2024年公司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及仿制药项目已有99 件通过审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 89件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10件通过美国 FDA、澳大利亚TGA的审批进入临床试验,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未来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落细,将会为国内 CRO 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有望提升国内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信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进而带动国内创新药以及 CRO公司的整体发展。公司也将继续在新药研发的核心环节创新,不断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巩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继续发挥CRO的重要专业作用,支持更多优秀的创新药获批临床。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