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2025-07-03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海尔生物2025-07-03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5-07-03 海尔生物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会议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30.98 2.44 - 105.12亿 1.44%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0.30% 0.30% -19.88% -19.88% 16.86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48.35% 48.35% 16.86% 16.86% 3.33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13.07 18.64 84.66 110.96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83.09 49.36 19.24% -0.07% 1.18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0.40亿 2025-03-31 - -
参与机构
申万宏源资管,信达证券自营,中建投资本,千惠资本,国投瑞银基金,申万宏源证券自营,国信证券自营,信达期货,申万宏源证券,汉弩私募基金
调研详情
问题一:公司过去几年的投资者回报情况如何?
答: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自上市以来,公司已连续6 年持续实施分红,累计分红 7.88 亿元人民币,其中最新推出的 2024 年度分红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4.7 元(含税),分红比例为 40.31%,截至 2025 年 6 月 6 日已实施完毕。此外,公司至今已经开展了三轮股份回购,公司实际控制人至今也已三次增持公司股份,最新一轮的公司回购仍在有序进行中。
问题二:公司所处的生命科学领域行业趋势是怎样的?
答:生命科学领域对生物技术、新药研发、检验检测等需求持续增长,带动生命科学研发和生产模式向自动化、高通量、智能化升级,智慧实验室等相关数智化方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智慧实验室作为生命科学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根据沙利文公开数据,我国实验室智慧化渗透率不足20%。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 公开数据,2022年全球实验室设备市场规模估计为 141.8 亿美元,预计到 2032年将达到396.4亿美元左右。其中,以公司生命科学领域产品之一的生物样本库为例,作为实验室研究的关键基石,伴随着数智化、自动化等技术的兴起,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根据 WISE GUY 公开数据,仅自动化样本库市场,预计到 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62亿美元,其 7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0.47%。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加快着样本库场景的发展。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步渗透至样本采集、前处理、存储、检索及分析的全流程。这不仅为实验室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可靠的样本资源和数据支持,更为生物样本的高质量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问题三: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在覆盖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网络体系基础上,坚持"一国一策",搭建本土化业务团队和灵活自主的管理机制,以当地化的产品、营销、物流、售后等策略,实现对当地用户需求的快速洞察和响应。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以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当地化团队;2024年全年新增56个产品型号获海外当地化认证,累计拥有海外产品认证400 余个。2025年一季度,公司海外市场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9.88%、环比增长 8.99%,2024 年的下滑态势得以扭转,随着本土化布局的持续强化,多品类发展动能正逐渐显现。
问题四:请公司介绍一下目前产品及方案接入 AI 的情况?
答:海尔生物 2019 年上市时就进行了物联网转型,不管是血液网、疫苗网都已经有了 AI的相关应用。现在随着 AI时代到来,公司内部战略进行了新的聚焦,从产品升级到场景方案,满足用户通过AI更好地提效的需求。以五大产业为例,公司的血液产业,智慧用药,生物样本库,智慧实验室、公卫产业目前都已经有了 AI 的赋能。举例来说,在智慧公卫场景,公司疫苗预约接种系统已接入DeepSeek,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快速理解用户的多种表达方式,准确解答用户疑问并根据其个性化需求推荐最优接种方案;在院内智慧用药场景,公司依托 DeepSeek-R1 大模型的深度学习等能力,构建了 AI 驱动的动态库存管理系统、处方前置审核大模型、个体化用药模型等产品方案,有效降低药房运营成本、提升智慧药房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推动精准用药发展。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