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7-09 | 中环环保 | - | 电话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58.02 | 1.30 | 0.45% | 27.81亿 | 2.12%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11.59% | -11.59% | -35.43% | -35.43% | 11.30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42.61% | 42.61% | 11.30% | 11.30% | 0.83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0.40 | 6.96 | 89.10 | 0.72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59.35 | 473.44 | 63.08% | 0.59% | 0.58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31.81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交银施罗德基金,国联安基金,太平基金,东北证券 |
调研详情 |
投资者提问及回复如下: 1、公司的污水处理业务毛利较高,主要优势在哪里? 答:公司有设计资质和能力,在项目投资前期可以从设计前端对项目的工艺、设备、后续运营等进行一体化考虑,技术综合性更好,运营效率也更高。在工业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公司掌握了高负荷水解酸化、高效多循环 AAO、臭氧催化氧化、自养反硝化滤池等多种关键核心技术,技术优势明显。项目获取方面,公司大部分项目均为早期获取,投资收益较高。在项目运营管理方面,公司在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方面已有二十年的运营经验,有专业的建设、采购、运营、技术服务团队,通过节能技改和严格的精细化管控,会比同类型企业更有成本优势。 2、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产能利用率如何? 答: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整体产能利用率约 92%。 3、针对部分项目垃圾量不足的问题,公司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拓宽垃圾焚烧来源,包括督促地方政府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做到应收尽收;拓展周边县市生活垃圾;开挖填埋场陈腐垃圾;拓展一般工业固废;开展餐厨、污泥等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置等。 二、公司主要通过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深化技术改造、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公司积极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烧控制技术、一般工业固废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处置技术等方向进行技术优化升级和突破,增强业务承接优势。 三、开展蒸汽供热业务。 4、公司 2024年期末有 13个 EPC在手订单,未确认收入金额为 2.76亿元。请问这些订单的预计交付和收入确认节奏是怎样的? 答:收入确认根据实际完工进度确认,预计上年结转项目会在25 年底陆续完工。 5、公司光伏业务自用部分占比多大?未来是否有计划将光伏业务作为独立的利润增长点对外拓展? 答:目前光伏类业务以污水处理厂自用为主,余量上网,自用部分约占 85%左右,可节约电费成本。已有光伏业务中也有一些是外拓的,光伏业务也是重资产投资业务,要考虑项目所在地政策变化、项目回报率以及是否能稳定回款,公司计划暂不再对外拓展该业务。 6、河北项目是否有和 idc合作的可能? 答:公司仍在探索包括垃圾发电项目与 idc 合作、污染物排物权交易、出售蒸汽余热回收等多元化经营方向的可能性。 7、公司对未来的分红政策有何考虑? 答:公司一般会在盈利基础上尽量多的现金分红,确保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高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的 30%。2025年公司将会继续专注把公司业绩做好,不再做重资产投资,会考虑加大分红,提高股息率。 8、污水处理项目后续还有新的投资吗? 答:近几年,公司已主动减少对污水处理、垃圾发电、固废等PPP、BOT、TOT类重资产项目的投资,控制投资规模稳健经营,会有选择性的承接一些支付能力较好或是有地方专项债保证支付的项目,以工程项目、轻资产运营项目为主,具体视项目情况确定。 9、公司提出要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赛道的投资,是否有进展? 答:在第二赛道方面,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寻找调研项目,如有进展,公司将按信息披露要求披露。 1 0、公司对于可转债如何考虑? 答:目前距离公司可转债到期还有近三年时间,公司有充裕的现金流,是持续盈利的。后续如债权人选择转股,公司是欢迎的,债权人不选择转股,公司有能力按时履约兑付。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