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7-17 | 中鼎股份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7.73 | 1.74 | 0.86% | 229.33亿 | 2.5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3.45% | 3.45% | 11.52% | 11.52% | 8.22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3.32% | 23.32% | 8.22% | 8.22% | 11.32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2.37 | 10.55 | 91.44 | 2.33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97.05 | 76.77 | 45.42% | 0.09% | 5.34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57.65亿 | 2025-03-31 | - | - |
参与机构 |
东吴证券,华安证券,上海茂典资产 |
调研详情 |
一、公司参观 参观公司车间等; 二、交流沟通 1、请简单介绍下公司目前机器人相关产品业务拓展情况。 答:人形机器人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业务,公司旗下子公司安徽睿思博公司专注于拓展人形机器人部件总成产品相关业务,公司目前技术团队在谐波减速产品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相关产线已经调试完成,正在进行试生产。同时公司现有密封、橡胶业务及轻量化业务在机器人领域也有运用,人形机器人相关密封产品、橡胶产品及连杆产品也在同步开发中,部分产品已经完成定点配套。公司目前专注生产谐波减速器、力觉传感器,未来将逐步拓展到其他相关产品领域,最终实现机器人关节总成产品的生产制造。 2、目前公司生产的谐波减速器与哪些公司有合作? 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已与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升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部件总成产品领域核心优势,加速推动公司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及部件总成产品的生产配套,同时公司也正在与其他机器人相关公司进行业务对接。 3、请问目前公司人形机器人在谐波减速器以外的产品上是否有布局,产品主要应用在哪个部位? 答:目前公司与核心技术团队合资设立合肥星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推进人形机器人力觉传感器产品的进一步落地。合肥星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机器人力觉传感器,包括六维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以及一维拉压力传感器等。公司产品将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手腕和脚踝、直线执行机构末端以及旋转执行机构末端。 4、请问公司热管理业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答:2024年,公司热管理业务的营业收入为 50.72亿元。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对于温控的要求远高于传统汽车,同时伴随着公司对 TFH管路总成技术的消化吸收,公司流体管路产品的单车价值从传统车上的三百元左右提升到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近千元,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更达到一千五百元左右;公司子公司中鼎流体及中鼎智能热系统主导热管理系统总成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热管理系统总成及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推出系列化储能液冷机组、超算中心浸没式液冷机组、热管理控制器、温压一体传感器、冷媒流道板等产品。公司也正在积极推动更多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的落地。 5、请问公司各区域占比情况?国内外净利率相差比较大的原因? 答:公司自2008年以来实现的国际化战略渐渐进入收获期,截止 2024 年,公司亚洲、欧洲、美洲三大区域生产占比分别为65.25%、24.41%、10.34%。国内公司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方面较低,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较好,产能利用率也较高,因此整体利润率水平高于海外公司;从 2020 年开始,公司从区域化管理过渡到模块化管理,目前每个模块的总经理、财务负责人都是以中方管理团队为主,通过对海外企业进行费用控制、成本优化等方式,从而带动整个模块利润率的回升,提升海外公司的盈利水平。 6、请问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中主要包含哪些业务?未来是否会有增长?公司针对原材料波动有没有什么措施? 答:公司其他业务中包含几大板块业务之外的其他部件、家电、军工等方面业务,2024年公司其他业务营业收入为 23.33亿元,占比 12.37%,未来将会保持一个稳定的趋势。公司在原材料上涨前已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在价格低位时进行战略储备,减小部分原材料上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