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7-21 | 华培动力 | - | 特定对象调研,路演活动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83.36 | 6.55 | 1.67% | 77.22亿 | 2.2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19.16% | -19.16% | -61.97% | -61.97% | 4.30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4.32% | 24.32% | 4.30% | 4.30% | 0.67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2.41 | 15.63 | 97.64 | 2.43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16.97 | 116.50 | 40.61% | 0.18% | 0.14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7-15
报告期
2025-06-30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5.13亿 | 2025-03-31 | 预计:净利润1800-2400 | (一)主营业务影响1、量产计划的波折:公司部分客户因生产规划调整、技术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因素,延迟了原定的量产计划,对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2、收入结构的变化:2025年上半年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整体销售收入结构较上年同期发生改变,对公司综合毛利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
参与机构 |
上海诺浦投资,海升基金,浙农投资,智物资本,西南证券,申港证券,云岫资本,广发证券,中泰证券,英昊资产,和君资本,元兹投资,羿鹏投资,西部证券,上海智晶私募基金,银岳投资,渤海证券,东北证券,国科龙晖基金,中融国汇资产管理,浙江善正资产管理,名禹资产,国花投资,稠州银行,华龙证券,大橡私募基金,国泰海通,允郎投资,上海理石私募基金,臻宜投资,财联社,中信证券,华福证券,天瑞万合私募,国元证券,华泰证券,玖鹏资产,银河证券,德圣资产,燕园资本,苗飞,王鑫,陈美丽,尹立忠,郑邦良,卢天豪,范根海,冷露,邱淑君,瑾扬资管,九方智投,大岩资本,富犇投资,东北自营 |
调研详情 |
1、 公司近期已新设了全资子公司上海华培数能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请问未来的规划? 公司此次全资设立华培具身,主要是为了进行前沿技术的研发,比如六维力传感器、柔性传感器等。在六维力传感器方面,金属应变片和硅基技术会同时布局。公司将通过与全球顶尖的科研院所、高校、挖掘行业顶尖人才,建立核心团队,刘志远博士目前将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开展后续研发工作。目前,公司一代六维力产品已完成,正在积极对接客户测试,公司有信心经过在结构、标定等方面的改进,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2、 公司在六维力传感器相关业务的优势在哪里? 公司希望利用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制造来兼顾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六维力传感器业务,若后续能将公司现有车端传感器的贴片工艺与六维力传感器相结合,可以极大地降低的产品成本。这是公司作为专业的汽车传感器制造商所拥有的优势。 3、 公司海外业务部的业务进展,未来公司海外业务将如何布局,如何把握北美、欧洲、亚太等市场机遇? 华培具备国际化的背景,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公司核心团队都能前往海外工作,过去两次成功并购案例给公司积累了非常好的整合经验,使公司成为了优秀的汽车传感器供应商。公司未来会布局欧洲、美洲的产能,做好未来全球区域化竞争格局的准备。 4、 公司近年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并购动作,公司未来如何理解收并购业务? 华培是成功的持续并购整合者。并购式发展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公司成长扩张的重要路径。公司在以往的两次成功并购中,总结出了适合华培的并购与整合的经验,从标的选择、收购后的企业整合都有自己完整的管理方法与人才团队。后续华培将继续关注汽车和机器人产业链中的优质并购标的,用华培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获取高性价比的收购价格,并通过收购后的整合,不断推升华培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除上述方式外,公司同时也注重研发投入、市场开拓,注重内生式的业务高速增长,成为传感器领域的有高端技术门槛的核心公司。 (以上如涉及公司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发展规划等相关内容,不代表公司或公司管理层对行业发展、公司发展或业绩的预测和承诺,不构成公司或公司管理层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