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04-17 | 迪安诊断 | 线上会议 | 特定对象调研,业绩说明会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1.10 | 5.61% | 77.43亿 | 3.3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11.89% | -10.05% | -23.81% | -75.35% | 3.27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8.05% | 28.79% | 3.27% | 4.28% | 25.97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9.47 | 8.34 | 95.54 | 1.76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69.79 | 239.45 | 44.50% | 0.24% | 5.60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8.27亿 | 40.17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方正证券,中金证券,开源证券,中银证券,中泰证券,太平洋证券,中信证券 |
调研详情 |
一、公司2022年经营情况及23年展望: 2022年是公司五年战略规划最关键的第三年,收入突破200亿,利润突破14亿。 公司围绕重点疾病学科,与100多位国内知名KOL建立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合作,参与11个重大疾病专科联盟;围绕三级医院,导入领先的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平台,全面升级精准中心的建设,帮助医院打造一体化的精准诊疗模式;围绕自研产品,“凯莱谱”在临床质谱产业化与多组学创新诊断双赛道上成绩亮眼,“迪谱诊断”在核酸质谱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两大前沿技术方向上加速新产品研发与临床落地,“迪安生物”在总营收和国际业务拓展上实现双向突破,未来,公司还会不断引进和叠加新的产品线,将“渠道力”转化成“产品力”,持续提升自有产品的比重。 公司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创新的投入,现拥有国家级科学家头衔的专家50余名,教授级专家120余,正高及博士220余名。2022年,公司还发表了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发布了SCI论文30篇。 在国际化方面,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海外国际总部,参加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展会,“金迪安”产品外销至全球9大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在数字化方面,公司推进“医学诊断数字化”向“医学诊断智能化”的升级,借力科技和数据/AI的驱动,帮助客户建设了大数据管理平台,同时原研开发的病理人工智能系统也在众多三甲医院投入使用。 2023年展望:1)核心业务快速增长:精准中心/合作共建加速推进;宏基因、血液病等学科产品超预期增长;自研产品两弹一星销售超预期(串联质谱计划销售100台,Q1出货40台)。2)出海:自从黄总加入迪安,目前迪安管理团队为国际化团队,有海外运营经验,公司于22年也启动了对东南亚市场调研,经过两轮调研后决定在越南开第一家实验室,目前筹建情况在计划进度内,预计在10月前开启,且公司启动对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调研,马来西亚的医院也前往公司进行调研。 二、公司回答了投资者提问,问题汇总如下: 1、请问精准中心的核心优势和今年的规划?答: 1)精准中心是为客户量身打造的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临床诊断需求,还帮助医院进行科研转化。 2)迪安和头部三甲医院形成战略性合作模式,标杆企业浙江精准中心经历5-6年发展,每年贡献3000万收入。 3)精准中心的核心优势在于不从零开始,存量起步;多技术平台打包式合作;树特检技术标杆,利区域其他医院的特检外送业务;科研及成果转化紧密联动。 4)公司借助渠道三级医院的客户资源,在全国各个省市复制,今年精准中心目标是突破70家,明年突破100家。 2、陈总在股东信提到年内走访了多家三甲医院,请介绍下目前三级医院的检测需求情况? 答: 1)不同三级医院的需求不一样。省级三甲:承接国家医学研究中心的重任,关注科研转化,希望科研产品能落地并实现市场化;地级市三甲:希望做好学科建设,使某些学科成为国(省)内前列,发展重点实验室;县级市三甲:更多关注如何实现降本增效。 2)公司针对不同三级医院需求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通过建设精准中心和三级医院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3、自产产品今年增长目标,主要是哪些产品驱动? 答: 1)剔除22年新冠产品相关收入,23年自产产品预计超过50%的增速。 2)迪安生物:HPV、液基、两癌和数字病理产品,均有较大增长。 3)凯莱谱:串联质谱设备销售超进度完成,试剂开始上量。 4、精准中心/合作共建和ICL有什么区别,是否存在协同?答: 1)多业务模式组合:院内共建(精准中心/合作共建)和检验外包(ICL)相辅相成,共同组合满足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成本控制需求。 2)全国纵深网络布局:广度覆盖(ICL)+深度下沉(精准中心/合作共建) 5、独立实验室ICL盈利情况?服务业务未来如何规划?答: 1)40家独立医学实验室中,35家实现盈利。 2)规划:今年增速超去年,突破山头医院,继续发力特检:A.升级运营力,打造国家级精准中心标杆,建立示范引领;B.深化技术力,围绕重点学科,加大优势学科产品线的技术上量,丰富自研产品线,实现LDT和IVD两条腿走路,为精准中心提供充足弹药;C.推进数智化,继续开发数字化诊断产品,实现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双线齐发;D.迭代业务模式,升级区域检验中心共建共享的模式创新,赋能医共体、医联体建设。 6、凯莱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应用场景及优势如何? 答: 1)应用于内分泌、心血管、安全用药、精神医学、生殖、孕产、泌尿、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管理等多个临床医学领域。 2)优势在于:A.上游原材料自主可控,凯莱谱战略收购“天津阿尔塔”,自有产品线实现全面涵盖核心原材料、试剂耗材产品、仪器硬件及应用方案;B.服务+产品整合式营销,凯莱谱不仅提供国内领先的质谱仪器+配套的试剂套餐,还提供标准化的人才培训、实验室搭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帮助客户更好地将技术应用于临床;C.持续创新,凯莱谱持续加大研发多组学创新诊断,解决了众多临床和生命科学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7、请谈谈公司在人工智能和AI诊断布局及后续展望? 答: 1)完成独立研发的实验室管理平台在全国的部署,今年更多聚焦于互联网跟AI技术结合,实现整个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营。 2)向医技人员、患者推出迪安自检小程序,让用户线上完成样本跟踪、报告单查阅、异常检测、患者管理、健康记录管理等功能,有效提升客户体验。 3)研发数字病理解决方案,包含病理实验室作业和质量管理系统、数字切片智能存储、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以及AI辅助分析和诊断,目前已经在众多的三甲医院投入使用,预计今年会取得AI辅助分析诊断三类证。 4)建设多组学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建模挖掘、数据分析、生物样本库建设,为三级医院提供全方位的临床科研的数据服务,目前已经在多家省级医院推广实施。 5)面向C端用户推出晓飞检健康平台,通过互联网合作,提供线上线下诊断结合的医疗健康服务。 6)与多家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科技公司联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检测场景的应用,如报告单解读、知识图谱优化、临床决策辅助等。 7)规划展望:公司率先布局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差异化服务,吸引客户并增加粘性;未来随市场接受度上升,增加数字化服务收入。 8、公司病理AI业务主要聚焦宫颈癌,怎么实现大规模的商化业?答: 1)病理从专科角度划分,主要有细胞病理、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公司从细胞病理切入有两个原因:一是医生诊断容易形成公认的系统规则;二是细胞病理体量最大,其中70%-80%与宫颈癌细胞阅片和诊断相关。 2)公司通过多个渠道实现病理AI商业化:一是病理AI软件和公司设备绑定销售,形成一体解决方案;二是病理AI软件单独销售、和第三方设备绑定销售;三是结合迪安合作共建场景,通过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3)市场空间测算:全国4.5亿适龄妇女,每年检测1.2亿,30%筛查率,国家政策要求2030年达到80%筛查率,预估市场空间200亿元。 9、公司产品端未来在集团内的定位以及后续发展策略是什么? 答: 1)公司“服务+产品”双轮驱动的战略定位不动摇,该定位符合中国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发展路线,这里的“产品”是指自有产品。 2)发展策略:继续引进领先技术平台的产品线,布局精准医疗领域;积极调整渠道存量产品的自有化程度;推动海外增量市场的开拓。 . 10、2022年特检占比39.8%,跟2021年基本持平、甚至略微下降,具体原因是什么? 答: 1)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2021年披露的特检占比分母是传统ICL,占比40.87%。为了简化公司对外的业务口径,22年统一到传统诊断(含CRO+司法鉴定+健康管理)的口径,因分母变大了,所以看起来占比下降。 2)特检收入:2022年剔除新冠后,传统诊断收入46.35亿元,特检收入18.4亿,同比增长26%,在传统诊断的占比持续稳步提升。其中,剔除新冠的感染同比增长178%,免疫同比增长55%,安全用药同比增长32%,血液病同比增长22%。 11、2022年末现金流为16.39亿,较一季度有非常大的好转,请问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答: 1)年末优于年初,部分跟公司经营回款周期性有关,一般下半年回款会比上半年好;同时,去年公司管理层加大了对应收回款的力度。 2)公司资金管理安全性逐步提升:A.长短贷比得到优化,长期债务占比为50%,资金安全性强;B.银行授信充分,至去年末,获得的授信总额超过100亿;C信用度提升,主体外部信用评级从2A变为2A+。 12、截至2022年底应收账款里面,新冠占比多少?2023年第一季度回款情况如何?后续回款节奏? 答: 1)公司应收99.5亿,服务应收款余额为57亿,占比56%,其中新冠应收为35亿。 2)一季度回款符合季度目标。因回款有周期性影响,预计Q2-Q3的回款会达到更好水平。 13、请问公司负债情况?负债会否偿还一部分以及会否有大额资本开支? 答: 1)负债现状: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4.87%,同比略有提升,但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2)资金计划:公司会在23年降低一部分负债。 3)资本开支:未来除了越南实验室、四大区域中心实验室的升级改造之外不会有大额资本开支。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