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科技2023-05-25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精工科技2023-05-25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3-05-25 精工科技 精工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楼会议室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61.25 5.30 0.96% 69.64亿 13.77%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27.04% 5.51% -155.73% -47.96% 6.19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4.37% 18.09% 6.19% -11.46% 2.88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2.71 14.06 94.85 2.96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71.99 174.83 54.65% -0.04% 0.75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4.44亿 2024-09-30 - -
参与机构
浙商机械,朗程资本,西南证券,中融基金,华金证券,南华基金,中泰证券,华能信托,兴业基金,远信资产,银河基金,国泰君安,丹羿投资,健顺投资,西部证券,煜德投资,好赞基金,嘉合基金,德邦证券,明澄投资,和谐汇一,九仁私募,中欧基金,东北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博道基金,名禹资产,高鸿私募,上海证券,华宝基金,华鑫证券,神采资产,民生证券,中信证券,明鹤资产,南土资产,枫润资产,大家保险,国联证券,基明资产,宏道投资,朴道投资,Indus Capital Advisors,中邮证券,东方星辰,杭广熠熠,华创证券,瑞银证券,长城证券,天风证券,中平投资,国盛证券,兴证资管,长城基金,千睿资产,安信证券,象树资产,源峰基金,弘则研究,青骊投资,吉林资本,山西证券,金科控股,华商基金,中金公司,雪杉资本,杭州新干泓业,财通证券研究所,泽源资产,华福证券,韶夏资本,惠升基金,秘银投资,呈瑞投资,玖石投资,兆天投资
调研详情
一、公司及控股股东基本情况介绍

1、公司控股股东基本情况

2023年2月,历经三年多的公司原控股股东精功集团破产重整全面落地,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建信。中建信成立于2004年,以“实业+金融”双轮驱动,总部位于上海,以聚焦绿色经营、绿色发展,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深耕钢结构集成建筑、高端集成装备、循环再生纤维、新型建材、绿色健康产业等五大业务板块,拥有精工钢构(600496)、会稽山(601579)、精工科技(002006)等3家主板上市公司。

旗下核心企业“精工控股集团”为中国民企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国家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其承接的工程遍布全球600多个城市,打造了“世纪工程”北京奥运“鸟巢”、“凤凰展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等一系列海内外地标级建筑。

2、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精工科技始创于1992年,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总股本45,516万元,其中控股股东中建信持股29.99%,主要涉足碳纤维装备、碳中和(新能源)装备、智能建机、智能纺机等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装备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系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2023年公司经营工作重点介绍

2023年,公司围绕年度总体经营思路,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产业归并和资源整合,形成“碳纤维装备、碳中和(新能源)装备、智能建机、智能纺机“二主二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从“设备供应商”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进程,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发展机遇。

2023年年初,公司对碳纤维装备、碳中和(新能源)装备相关及配套业务进行归并整合,提级管理碳纤维装备核心业务,将控股子公司精功机器人公司的相关业务收归至公司本级直接管理;利用精密制造对太阳能铸锭炉的制造优势与经验,将原能源机电分公司光伏装备并入精密制造;将原能源机电分公司电气业务并入精恒数据进行整套电气控制柜配套;为增强经营活力,提升管理效率,对建机与纺机业务由分公司调整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确保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地位。

二是基于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扁平化高效管理的要求,公司本部设立了一院十四部一办,并整合设立碳纤维装备本级产业和五家子公司,推动机构组织高效运行。

三是创新赋能,推动公司核心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确保行业领先地位,进行未来3-5年产品或产业的战略布局。

其中,核心产业碳纤维装备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对碳丝生产线的技术改进与升级,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保证长时间运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整线国产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线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碳纤维上下游产业链研究开发,尽快实现产业链装备协同销售,提高市场优势。三是不断完善端到端预氧炉等新产品开发,探索碳丝下游延伸设备的开发。四是推进新产品实验室建设,加强新产品及核心技术的实验验证。

碳中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现有太阳能单晶炉、切片机工艺技术,同时采取技术联合或引进,提升单晶硅炉底层技术或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推进国产化系统替代,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利用多晶硅铸锭炉技术优势,加快硅料提纯炉、碳化硅炉等装备的开发,延伸产业链。

四是加快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改革供应链运行模式,实现流程再造与优化控制等,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公司碳纤维装备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精工科技碳纤维装备制造领域业务始于2013年,初期主要参与公司原控股股东精功集团500吨碳纤维旧线的改造论证、调研等工作,同年7月,公司开始了千吨级碳纤维成套生产线的研发试制工作,通过内联外合的发展模式,凭借公司自身的设计加工制造优势和品牌效应,于2015年完成国内首台套千吨级碳纤维成套生产线的研发制造。之后,公司在总结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经验的同时,不断致力于碳纤维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创新、生产线国产化推广等工作,开展了0.4-3.3米不同宽幅的碳纤维生产线、复合材料专用装备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2020年首条国产化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一次性试车成功并交付用户使用,整线核心设备预氧炉首次出口韩国。

伴随着碳纤维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叠加碳纤维装备国产替代进程持续加速,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系列化、批量化的生产能力,尤其是2020年以来,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累计签署合同金额超过30亿元,完成18条全国产化碳纤维生产线的交付,主要客户位于吉林、江苏、上海、浙江、韩国等地,所有产线经客户验证,运行效率国内领先,单线月产能最高达270吨,产线入选国内首台(套)装备、获“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牵头制定了碳纤维生产成套装备国家标准。

2020年至2022年,公司碳纤维新材料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7亿元、7.49亿元、15.3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72.16%,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由19.39%提升至65.20%,真正成为公司的核心产业。

四、现场互动交流

1、2021 年公司碳纤维装备产业开始爆发,但到了2022年行业比较沉寂,碳丝的价格也从15万/吨左右跌到10万/吨左右,在这样的形势下,请公司展望一下未来碳纤维特别是大丝束价格下降到这个位置,什么时候需求能有一个释放?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完成了20余条不同规格的碳纤维生产线。碳纤维行业有个培育期,原来碳纤维基本依赖于进口,从一开始的1万多吨、5万多吨到去年底国内碳纤维总产能突破11万吨,国产碳纤维总产量已经超过了国外,2022年总体需求也是同比上升的,投建的项目也很多。碳纤维大丝束价格的下降,是市场规律,也是个好事情,将有助于快速打开下游应用端,目前这个价格需求已经开始逐步释放出来了,尤其是下游最大应用端的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促进整个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但行业有个培育期,不能一蹴而就,现在氢能的爆发,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当中的碳纤维压力容器的用量的突破,也将会带动整个碳纤维市场的发展。

2、短期来看碳纤维的需求量大概什么时候能有明显的增长?

现阶段国产替代的快速推进,以及各公司原丝、碳丝、复材等新建项目的产能释放,碳纤维全产业链各阶段的成本将更加市场化,相信今年后半年以及明年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

3、公司定位的高端装备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请介绍一下公司上下游协同方面开展的工作

精工科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和沉淀了很多重大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和技术,公司碳纤维装备整线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向上下游协同装备的研究,在上游装备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技术储备和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下游产品比如复材五轴缠绕机等都已在生产。

4、公司的碳纤维装备跟国外的技术差异在哪里,是否有潜在的竞争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大概在什么水平?

从目前国内用户大量采购精工科技碳纤维装备情况来看,公司与国外同行相比充满信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线方面

公司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家具备碳纤维生产线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厂家,从放丝机到收丝机再到废气系统,全部都由公司自行生产,整线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区别于其它碳纤维装备供应商,公司对各个环节的装备技术以及各个装备之间的工艺匹配已熟练掌握,可为用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和一站式服务,具备交期快(10个月交付)、运行能耗低(1.8万度电/吨)、产能大(单线>3000吨)、连续运行时间长(60天)、项目投资风险低(一次性开车)、见效快(试车即投产)、性能优越(可满足生产T400/T700/T800/T1000等等级纤维)等显著优势。

(2)核心单机方面

近年,随着碳纤维市场的蓬勃发展,碳纤维装备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同时,国家也积极鼓励装备与材料的自主可控,目前国内市场上马的碳纤维项目,已越来越减少对欧美装备厂商的依赖,除了部分项目部分用户仍在进口氧化炉和收丝机外,其它装备全都不再依赖进口。

——氧化炉方面:由于该设备设计和制造及工艺控制的难度高,全球能提供高性能氧化炉的厂家少之又少,目前主流厂家在上的碳纤维项目,氧化炉基本采购精工科技或进口,公司氧化炉在性能和稳定性上媲美进口氧化炉,同时,在交期、价格和服务等方面又优于进口,近年公司氧化炉的市场占有率已领先进口。此外,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打破进口局面,成功出口氧化炉的厂家。

——收丝机方面:收丝机同氧化炉一样,制造难度高尤其对零部件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国内市场基本被日本和德国垄断。但是进口收丝机的交期已跟不上公司整线交付的工期,为完全实现自主可控,公司于2019年开始收丝机在用户现场进行大量测试工作,并于2020年开始销售,目前已完成12条产线配套收丝机近4000锭的销售。相对于进口收丝机,公司收丝机具有同样的稳定运行和收卷质量,凭借交期快和性价比高,公司收丝机已开始逐渐占领市场。

5、公司与吉林化纤的关系一直是比较紧密的,吉林化纤、吉林国兴以及整个吉化集团的订单情况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包括存量的和新增的,除了吉化外公司也公告了跟新疆隆炬的一个合同,新疆隆炬有一个5万吨的产能规划,目前公司交付了两条线,大概6000吨,后续有没有进一步合作的规划,除了上述已公告客户,有没其他增量客户在洽谈?

吉林化纤是精工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多年来大家合作得都非常好,通过与吉林化纤的合作,让精工科技的生产线性能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工艺更加成熟,这也是公司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来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

现在除吉化外公司跟新疆隆炬也有两条线的合作,其中一条已交付,另一条在调试阶段。同时,公司跟浙江宝旌、上海石化研究院、长盛科技、常州宏发等都有合作。包括现在新增的客户等,都在业务洽谈持续跟踪中。韩国晓星今年在中国江苏徐州启动的8条碳化线项目,已跟公司签订了一期2条碳纤维生产线的核心装备订单,包括放丝机、天然气氧化炉、低碳炉、高碳炉、干燥炉、废气处理系统等。此外,海外业务也在全力推进中,韩国晓星的全州工厂产线核心设备已交付,并正在积极拓展土耳其、印度等国外市场。

6、采用精工科技的设备对碳纤维价格的下降是否会有显著影响?

碳纤维整个产业链上游有原丝,下游有复合材料,通过精工科技的努力,对碳纤维价格的下降是有比较大的空间的,但这个空间跟原丝的价格是息息相关的,随着批量化程度的增加,下游的空间一定也会相应增加,但需要系统性、整体性来考虑。

7、看目前公司预收账款金额并不是特别多,想问下在手订单情况?

2022年公司重大合同执行顺利,碳化线交付创历年新高,但是后续在对接的项目,大多数还是受到了前期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在可研、立项、能评环评等方面出现了大面积延误。目前,一些意向客户相关项目都推进得比较快,精工科技通过这几个月的努力,争取在订单方面有较大突破。

8、公司单晶炉目前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

公司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始于2005年,于多晶起家,历经5年时间,于2010年在光伏装备领域成功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之后,对单晶炉的研发停滞了一段时间,在本次控股股东变更后,在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中经过多次讨论,结合公司本身在新能源领域有较好的基础,最终决定全面转战单晶炉装备市场,重拾公司的业内品牌地位。按照“产业化、系列化、成套化”的发展思路,通过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工艺技术提升,成功研制出JDL系列单晶炉、JXQ系列金刚线切片机、JCL系列沉积炉、高温纯化炉等装备并在客户试用中,力争在后续新一轮发展取得良好的业绩。

9、韩国晓星订单情况及海外业务开拓情况

韩国全州工厂采购精工科技的碳纤维核心设备已投入运行,今年新签订的徐州项目2条碳化线的核心设备,现在还在生产过程中,交付时间大概是在今年8月份左右。其它海外业务情况,公司一直在积极拓展当中,4月份参加了法国的碳纤维展会,这几天在参加印尼的展会,参展效果较好,后续联系的意向客户也较多,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土耳其、印度、韩国等市场。

10、碳纤维设备定增之后会有多大的提升

公司碳纤维装备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目前,碳纤维生产线已实现国产化,形成系列化、批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