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03-27 | 中光学 | -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5.01 | - | 53.81亿 | 2.5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1.87% | -8.47% | 4.77% | 81.43% | -1.76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14.36% | 9.45% | -1.76% | -7.50% | 2.18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2.35 | 13.15 | 103.10 | 1.06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63.63 | 178.17 | 65.10% | -3.80% | -0.05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4.76亿 | 10.11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光大证券,东北证券 |
调研详情 |
一、互动问答: 1.公司对2024年整个电子行业预期如何? 答:随着消费终端品牌去库存状态逐渐结束,AI、MR等新技术的叠加,预计2024年电子行业会有一定的复苏,公司对自身及行业发展保持乐观,但仍然面临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等风险。 2.公司投影业务转型升级的方向如何? 答:投影业务继2023年主动出清部分盈利能力较低的OEM业务后,公司将聚焦大客户巩固和新客户开发,围绕智能投影,持续储备数字微显示领域的核心部件/整机设计技术、规模化制造能力,继续开发迭代系列LCD/LCoS投影光机整机。 3.怎样看待行业内其他竞争者的进入? 答:新的竞争者进入说明市场对行业的发展的信心,更有利于行业发展,同时将带来新的技术和创新,加速产品的更新迭代,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此外,竞争也有助于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4.公司哪些产品应用于汽车领域? 答:公司车载影像等光学零部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光学镜头及模组已实现批量生产。目前重点布局车载抬头显示HUD光学模组及系统,汽车天幕影像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
AI总结 |
根据提供的调研记录,我们可以提取和分析以下信息: 1. 产能信息与产能释放进度: - 公司在2023年主动出清了部分盈利能力较低的OEM业务,这可能是为了优化产能结构,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 公司正在聚焦大客户巩固和新客户开发,这表明公司正在积极调整市场策略,以提高产能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 - 公司持续储备数字微显示领域的核心部件/整机设计技术和规模化制造能力,这意味着公司正在投资于技术创新和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准备未来的产能释放。 2. 国内和国外竞争情况: - 调研记录中提到,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这可能意味着市场竞争将加剧,但也促进了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 由于没有具体的国内外市场数据,无法详细分析竞争情况,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MR等新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3. 行业景气情况: - 公司对2024年电子行业的复苏持乐观态度,预计随着消费终端品牌去库存状态的结束,电子行业将迎来复苏期。 4. 销售情况: - 公司车载影像等光学零部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这表明公司在汽车领域的销售情况良好。 - 由于缺乏具体的销售数据,无法详细分析国内外销售情况。 5. 商业模式与竞争对手: -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聚焦大客户和新客户开发,这可能是其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 竞争对手的情况没有详细说明,但新竞争者的加入表明市场竞争激烈。 6. 坏账情况: - 调研记录中没有提及坏账情况,无法分析。 7. 研发投入和进度: - 公司正在持续投入研发,特别是在数字微显示领域,这表明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和进度是积极的。 优势: - 公司在车载影像和光学零部件领域已有规模化生产,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 公司积极投资研发,准备未来产能释放和技术升级。 风险点: - 市场竞争加剧,新竞争者的加入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造成压力。 - 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风险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未来一年的业绩预期: - 基于公司对电子行业复苏的乐观预期以及在车载领域的布局,如果市场需求增长符合预期,公司可能会实现业绩增长。 - 然而,这一预期也依赖于公司能否有效管理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产能优化等方面的挑战。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