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07-12 | 星源卓镁 | 公司会议室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线上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50.18 | 3.61 | 0.72% | 39.10亿 | 5.5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26.89% | 13.54% | -1.15% | -3.72% | 19.47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3.72% | 33.33% | 19.47% | 18.28% | 0.97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2.40 | 11.36 | 81.15 |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11.57 | 151.21 | 8.35% | -0.07% | 0.59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0.00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海通证券,华泰自营,东腾创新投资,华夏基金 |
调研详情 |
一、参观公司展厅,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二、投资者提出问题及公司回复情况 1、公司主要客户与主要产品拆分? 答:公司客户主要为SeaLink、继峰股份、上汽集团、华域视觉、延锋伟世通等。公司现有主要镁合金压铸产品包括汽车车灯散热支架、汽车座椅扶手结构件、汽车中控台骨架、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等。 2、镁合金产品的行业壁垒? 答:由于镁具有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镁的粉尘、碎屑、轻薄料如遇明火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因此,镁合金压铸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基础。镁合金压铸生产的安全与防护措施涉及镁合金熔炼、压铸、后道处理、精加工等生产工序以及对应粉尘、碎屑、轻薄料的储存和处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操作人员专业性以及生产设备质量均提出较高要求。行业新进入者往往需要在镁合金压铸安全生产方面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安全生产构成镁合金压铸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镁合金与铝合金在材料物理性质上的差异,镁合金压铸工艺设计在填充速度、温度控制、油路设计、防止缩孔、防止形变等方面与铝合金不尽相同。因此,在镁合金压铸生产工艺方面的深度理解与经验积累也构成行业新进入者的主要障碍。 3、镁合金产品在3C领域应用广泛,如与汽车零部件相比,两者间制造工艺哪个技术含量会比较高? 答:由于镁合金质量轻,比强度、比刚度好。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上,但其相较汽车零部件,通常尺寸较小、结构简单。合格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首先需要通过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商在选择上游供应商过程中,往往建立一套严格的供应商评审标准。除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审核,行业新竞争者仍需要通过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评审,评审内容主要涵盖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组织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对供应商的技术水平、生产流程、质量控制、设备状况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4、公司镁合金制造过程中会涉及到锻造技术吗? 答:公司目前暂不涉及锻造工艺。 5、铝、镁铸件在模具制造上有什么区别? 答:模具研发设计制造环节差别主要体现在浇道系统的设计、模具热平衡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压铸时对压铸工艺的控制。由于镁合金材料易开裂特性,产品厚薄不均处、浇口对冲处、产品尾端成型不良处在高压压铸成型后容易出现开裂问题。所以在模具设计时需要针对模芯局部表面进行特定处理增加表面硬度与粗糙度,改变产品应力及镁液流动方向,使产品应力集中点减少,避免产品表面开裂,提高产品质量。 6、目前汽车哪些部位零部件可以替换成镁合金? 答: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主要分为壳体类、支架类、扶手结构件类、汽车显示系统类。壳体类主要包括离合器壳体、变速器壳体、发动机前盖、气缸箱、过滤器壳体等,由于镁合金的阻尼衰减能力强,用于制造壳体类零部件可以降低汽车运行时的噪声;支架类主要包括转向支架、转向盘、大灯支架、制动器、离合器踏板托架、制动支架、座椅框架、车镜支架和轮毂等;扶手类主要包括汽车后座通道类扶手板;汽车显示系统类主要包括汽车液晶显示器背板等,由于镁合金具有很好的抗冲击韧性,减振量大于铝合金和钢铁,用于制造支架类等零部件可以提高汽车的平衡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