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味央厨2022-08-26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千味央厨2022-08-26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2-08-26 千味央厨 郑州 电话交流会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22.68 1.54 0.67% 27.58亿 1.42%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1.17% 2.70% -42.08% -13.49% 5.93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4.25% 22.44% 5.93% 4.68% 3.31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5.31 10.54 92.45 10.97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64.95 19.83 22.30% -0.02% 1.02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1.63亿 2024-09-30 - -
参与机构
招商证券,华创证券,信达证券,中银三星人寿,广发证券,天风证券,兴业基金,长江证券,中邮基金,国金证券,安信证券,中欧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中信建投证券,平安基金,国任财产保险,博时基金,亚太财产保险
调研详情
问题1、可以介绍一下中期报的基本情况吗?答: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47亿左右,同比增幅14.23%,净利润约4,535万,同比增幅26.73%。与一季报对比,二季报增速有所放缓,利润增幅略低于销售收入增幅,与二季度的疫情有很大关系。渠道层面,直营渠道占比今年上半年降到34.36%,经销商渠道占比上升到65.64%。从销售收入来看,直营销售收入比去年减少1,073万,主要是核心大客户减少了1,760多万,虽然其他直营客户有增长,但是公司直营渠道整体有一定程度下滑。上半年亮点是经销商渠道,公司在上半年继续加大对经销商渠道的人才和政策投入,加大了对经销商的扶持力度。经销商的渠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幅度27.41%,经销商渠道成为拉动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的核心因素。报告期内前20大经销商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0.43%,前5大经销商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1.64%。产品层面,油炸类同比去年增幅3.61%,但是传统优势产品油条的整体增幅在7.37%,公司对油炸类产品做了结构调整,减少了一些低毛利的产品;蒸煮类目前没有核心大单品;菜肴类核心大单品是蒸煎饺,蒸煎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作为一个优势产品,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7,342万,同比增幅202.81%;烘焙类同比增幅13.04%,是2022年公司培育的重要产品,目前公司有很多核心的大型客户,已经拥有了烘焙的良好基础。问题2、经销商数量较2021年少了89个,是什么原因?答:公司在报告期内做了经销商的整合工作,一些小的经销商会合并到大经销商中去,整体的经销商数量在未来1-2年之内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经销商的整合工作会继续。问题3、烘焙品类现在有没有偏重于打造成一个多渠道大单品的品种或者多个品种?答:目前,公司在烘焙领域还延续之前的思路——围绕着餐饮企业的烘焙做,还没有做好向批发市场走的准备。今年烘焙类产品还是坚持大B先放量,希望有所谓的大单品出现。问题4、上半年管理费用增加,原因是什么?答:主要由于人工薪酬、固定资产,仓储等费用增加导致。首先,营销人员增加,今年因为公司推出了扶持优势经销商做强做大的目标,加大市场人员投入,一线的销售人员跟销售收入的增幅基本上同步;其次,公司芜湖工厂5月底投产,新增了一部分员工,造成了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固定资产和仓储费用的增加。问题5、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有一定的提升,毛利率的改善主要是什么带来的?答:主要是产品结构的调整,比如油炸类,公司不断淘汰低毛利产品,加大油条比较高毛利的产品。今年还增加了烘焙产品的结构,也对毛利率起到正向作用。另外,公司去年把蒸煎饺做成大单品,蒸煎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自动化生产线。问题6、今年股权激励费用展望情况?答:应该是在今年四季度,大概在2,000万左右。问题7、芜湖工厂投产,产能规划如何?未来是否继续扩充产能?是否会做新的规划?答:芜湖工厂已于2022年5月底投产,产能全部释放约为4-5万吨,能够满足公司目前业绩增长需要。未来公司会根据销售情况规划产能,目前公司也在做相应的区域考察。问题8、如何看待原料成本的上涨问题?会不会对下半年业绩产生较大压力?答:目前看,成本压力还是存在的,部分原料价格波动比较大,公司从两个方面做应对准备:一是加大原料的管控和招采力度,确保原料价格波动的可控性;二是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工艺精简和效率提升,对冲原料带来的成本压力。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