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1-12-06 | 加加食品 | 加加食品集团长沙办公室(芙蓉中路478号,运达国际广场写字楼7楼) | 电话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2.50 | - | 50.46亿 | 1.9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31.96% | -14.92% | -31.49% | -166.58% | -6.92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4.53% | 22.87% | -6.92% | -16.14% | 2.54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7.94 | 11.62 | 108.37 | 11.09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33.72 | 10.87 | 19.68% | -0.07% | -0.67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1.82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浙商证券,长城基金 |
调研详情 |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介绍加加食品创建于1996年,2012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公司主要业务和产品涉及酱油、植物油、食醋、鸡精、蚝油、料酒、味精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用于人民群众饮食的烹饪、调味及食品加工业。“加加”酱油和“盘中餐”食用植物油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公司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企业总资产31.3亿元,净资产25.6亿元。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3亿元,实现净利润1.76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国内调味品行业前例。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屡创行业第一:行业内第一次创新设计的酱油瓶盖,引领了中国酱油行业的一场包装革命;行业内第一次提出“生抽”、“老抽”酱油概念,开启了中国家庭同时使用两瓶酱油的消费时代;推动行业大力发展生抽,再创造一个中国酱油市场;行业内,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标王段位投放广告,成为全国性品牌;第一个中国酱油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批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能制造的企业;第一个提出“减盐生抽”理念,并作为战略进行推广。未来3-5年,围绕主业发挥企业的创新优势,将公司打造成具有特色的调味品企业。问:明年公司是否还会继续增加销售人员?股权激励是否有经销商参与?答:销售人员方面:今年新增500左右销售人员,同时也对销售人员做了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明年计划是会再增加一部分销售人员。经销商会采用其他合作方式。问:明年经销商方面会更注重招商还是注重质量的提升?明年招商是着重空白市场还是针对现有市场进行扩张?答:公司产品其实一直都是做的全国性布局,近几年发展比较平稳,可能部分城市产品的覆盖率确实做的不够,经过今年近一年的努力,经销商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明年也还是会做双重考量。明年的招商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市场的拓展,另一个是市场下沉,在现有的市场基础上往下延伸至县级城市、乡镇。问:在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方面注重哪些细节?答:公司针对销售人员有做相应的绩效考核要求,考核的标准不是固化不变的,会有营收和利润的双指标考核,也会对高毛利产品销售的占比加重等,未来会更注重过程管理。问:经销商以及终端市场对产品提价的接受度怎么样?答:今年大豆原材料普遍涨价是众所周知的事项,行业普遍进行了提价,经销商是有一定心理预期的;我们的提价幅度考虑了接受程度,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不会有大的影响。问:产品是否会有场景化?答:目前产品还是会走差异化的路线,加加的差异化产品是“减盐”。食品行业最终应落实到安全、健康的产品理念上,这也是加加一直倡导的方向。世卫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中国也有“9·15”减盐周,提倡人类从饮食上控盐。加加是第一个提出“减盐生抽”理念,“减盐生抽”与健康饮食和消费习惯是相匹配的,始终作为公司战略单品一直在重点推进。问:后续产品还会继续涨价吗?这轮涨价之后是不是意味着订单快速增长呢?答:3%-7%是调味品主业的提价空间,提价后对业绩和利润都会有相应影响,但最终反映到市场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至于未来会不会提价还是要看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情况,需要综合性的考量。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