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股份2021-12-22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中泰股份2021-12-22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1-12-22 中泰股份 公司会议室-线上调研 特定对象调研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18.69 1.60 1.09% 52.34亿 8.64%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10.95% -10.67% -12.30% -26.99% 9.25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19.03% 21.97% 9.25% 10.10% 3.83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1.32 6.84 89.18 10.65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59.68 73.46 30.98% -0.05% 2.22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2.44亿 3.08亿 2024-09-30 - -
参与机构
博普资产,江信基金,华夏未来,国泰基金,道合投资,鹏华,宝盈基金,鹏华基金,基石资产,汐泰投资,红华资本,社保,中欧基金,招商基金,高毅资产,北京衍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汇杰达理,千榕资产,招商证券,华商基金,国寿养老,云天志基金,盈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前海联合,民生理财,生命保险,长江养老,诚旸投资,万方资产,嘉实基金,慎知资产,华泰资管,国新投资,东北证券自营,中欧瑞博
调研详情
公司基本业务介绍:(一)公司基本情况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深冷技术装备的设计研发以及制造,产品主要应用于能源化工行业,如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天然气行业,这些都是公司传统的业务领域,经过公司十多年的耕耘,已经在各个行业的细分市场取得了不俗业绩。同时,随着公司研发的深入以及市场的开拓,公司核心产品已突破能源领域,在交通、电子制造、军工、医疗、科研领域已有相应的订单或者技术储备。受益于下游景气度的回升,2016年起公司营收稳步增长。2021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4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7.46%、25.88%,同时公司设备销售实现归母净利润7,34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60%。公司近三年来深冷设备在手订单始终处于高位,截至2021年7月,在手订单17.90亿,扩产项目投产后产能将被快速消纳。公司的定位是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主要致力于各种工业气体包括合成气、天然气、氢气、高纯度氮气、一氧化碳以及各类稀有气体的制取以及提纯,并且已在多个细分的气体领域取得值得骄傲的成绩。天然气领域,公司在液化制备环节占据龙头地位,国内第二大LNG液化装置(300万方/天)由公司总包,未来将凭借技术实力及项目业绩承接更多天然气领域订单。煤化工领域,公司的液氮洗冷箱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在煤气化提纯氢与一氧化碳的深冷技术段实现完全国产替代。国内运行规模最大的两套项目均为公司业绩,产能可开至99%,能耗亦较其他竞争对手有显著降低。近年来煤化工领域技术路线持续突破,深冷设备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传统合成氨、焦炉气利用在碳中和背景下带来新的增长点。石油化工领域,公司是国内有成功运行业绩的两家企业之一,有多套乙烯装置深冷分离冷箱系统业绩,同时拥有PDH项目通用的UOP/LUMUS两大技术认证两条技术线路,经过对工艺的持续优化,可降低设备投资额15%以上。。国内大炼化项目快速推进,深冷设备相关订单稳步增长。同时,公司主要产品板翅式换热器是深冷技术的核心设备,目前已处于国内绝对的领先地位,国际气体巨头法液空、AP都是公司主要的客户,同时美国平台已开始独立运营,其生产的换热器以及冷箱开始进入欧美高端市场。公司深冷技术设备销售已在产品门类、应用领域、地域抢占等多个环节,有着良好的布局,同时借鉴同行业优秀公司的经营模式,开始从单纯的设备销售转型为“设备销售+投资运营”双引擎发展模式。2019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并购山东中邑燃气公司,正式进入燃气运营环节,目前每年燃气销售已达6亿方,利润1.6亿元。同时,公司借助深冷设备销售的技术以及客户积累,逐渐进入气投投资运营环节,不单单只销售设备,而借助设备作为投资,向客户销售各种定制化工业气体,如此在扩大设备销售的基础上,增加了客户黏性,为公司共吸纳稳定的利润以及现金流。目前公司已在山东设立第一家气体投资公司,相信随着公司战略重点的转移,公司也将成为国内优秀的气体供应商之一。(二)公司关于氢能源领域布局对于氢能源领域,将氢从合成气体中提纯出来,进入下一道物质的合成是公司的熟练技术,公司传统业务中有多个项目完成,如乙二醇、合成氨以及PDH项目等。但现阶段氢的能源属性并未得到市场规模化的应用,只是作为化工重要成分进入下一阶段合成。公司作为行业内较早涉及到氢能源的公司,目前具有多套氢提纯业绩。为了解决氢的储运问题,液化氢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代表了深冷分离行业的最高技术。公司已经具备了氢液化的核心装置,也就是核心产品板翅式换热器的技术储备,成功运用于国家大型低温制氢的实验装置。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氢的能源属性可能逐渐得到重视。目前市场可能比较关注的是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车行业最大的瓶颈不在于车,如何给它们提供稳定的氢源和低成本、便利性加氢,也就是低成本高纯度制氢是环节最重要的。氢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储氢,公司在氢的储运和液化有相应业绩较好基础。等所有环节都打通后,燃料电池车发展会有比较坚实的后盾。(三)碳中和对公司影响未来炼钢、水泥、储能等行业的用氢量将大大增加。化石能源中的氢源将有一部分来自绿氢。考虑到整个经济体系巨量的绿氢需求和我国能源顶部的天然条件,未来化石能源制氢和绿氢将平分秋色,副产氢作为补充。公司在化石能源制氢和副产氢提纯已经有了相应优势,正积极布局绿氢储运环节。今年6月公司和内蒙赤峰政府、中船风电、浙江润丰能源签订了风、光伏制氢及氢液化产业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利用赤峰优质的风光资源,完成风光伏电解水制氢及储运消纳项目,实现公司在绿氢的布局。(四)新产能除天然气外,各种工业气体包括氧、氮、氢、一氧化碳都是公司将来气体运营的方向。19年以来公司产能压力大,去年公司扩产,目前已经有一个厂房开始结顶,计划2022年开始试生产。届时公司产能将打开,并开始进行新品研发,比如氢液化和电子气更高端的设备,这对未来的业绩、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提升都有支持作用。问答环节:1、问:公司核心产品是否有助于氢液化成本下降?是否存在技术壁垒?答:氢液化的成本高不在于设备成本,而是氢本身难液化的特性,保持液化状态需要持续低温过程,存在30%-40%的本身能量损失。目前国内没有氢液化国产运行装置,有几套关于卫星发射的,运用了较多外资技术。在整个设备投资方面,国产的设备在一些关键领域也已逐渐实现突破,若设备国产化以后成本不会很高。2、问:国内提供氢液化设备厂商报价的企业多吗?国内竞争情况如何?答:国内很少。因为这个过程要先用深冷技术预冷,再用氦膨胀进行进一步加压冷却到零下253°C。国内目前是101所牵头,把国内厂商联系起来,101所进行整体流程设计,设备都采购国产化。氦膨胀机是一个比较大的瓶颈,中科院在着手研发。氢液化是为了解决储运氢的问题,公司氢液化的研发基本已经成型,将来走上液氢路线,公司不但有核心设备的供应能力,也有成套的能力,但现在尚未有项目落地。3、问:公司面对燃气价格上涨影响有什么措施?未来在燃气运营有没有进一步的规划?答:今年三季度的时候,天然气在大宗中领涨,公司两头受困:上游气价被动接受,没有议价空间,增量价格是甚至达到存量价格的1.5-1.7倍左右;下游分销受价格管制,三季度物价局没有及时上调价格,公司利润受到影响。目前公司积极和物价局协调,整个业务结构也有调整,价差和利润都恢复到正常水平。公司也一直在努力多开发一些下游高品质的客户把量做大,再就是从气价成本端来想办法,开辟很多采购渠道,找一些低成本气源来做,降低成本价。目前对四季度有信心。4、问:公司是否具备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目前有没有实际应用?将来这一方面的规划布局是什么?答:目前没有应用到化工合成,但技术研发有。这个发展不太好,一个是技术难度高,二是没有经济性,花在设备的投资成本高但后端利用非常少。而且二氧化碳最大的问题在于需求量太少而供应量太大。目前公司有能力,后续看市场的需求。5、问:公司子公司有多个加气站,有没有依靠这方面的资源布局加氢站的规划?能不能粗略估计一下未来加氢站的数量?答:公司在2019年想布局并且已经选好了两个站点,山东不支持单独建加氢站,利用山东当地的副产氢提出,用燃料公司管气车来运输,如果政府能添加一些燃料电池车完全能做成。但最后和政府沟通后没有做,原因是加氢站没有统一标准、技术参数、审批依据,甚至不知道哪个政府部门来牵头;而且政府认为燃料电池车成本很高。数量方面国家的规划是300多个,目前在建、在运行的有100多个,还是要看行业整体的发展。燃料电池车有一个发展瓶颈:经济性,燃料电池相较于普通燃油车、LNG车、电动车购车成本高出很多;运营成本也很高,广州某地经常出现车没有地方加氢,且价格高达70-80/公斤以上(30-40是有竞争性的价格),整运营体成本高出传统动力车的两到三倍。车辆本身在不断研发下和国产化加持下可能有所降本,但氢源目前仍然很贵。目前只能由地方政策来推进,小规模发展;如果后续技术攻克会有比较广阔的应用空间。6、问:公司在储运和液化方面都有布局,未来的规划是错位竞争吗?答:氢的储运是最大瓶颈,国际有很多路线,液氢只是其中之一,日本公司有机溶液储存路线研发,据说效率更高,但国内没有研发积累,液氢的技术研发反而相对较多。固体储氢中吸氢放氢的温度较高,不太适合大规模场景。还有用氨直接代替氢(零下30度就能运),或者作为氢的储运方式,也是一个可行路径。由于所有合成氨需要净化氢,这种路径对于公司更有利,市场上95%甚至更多的液氮洗净化氢装置都是公司做的,不单有技术储备,客户口碑和市场积累都已经比较丰富。液氢公司目前是有换热器或者冷箱,但运输中有特殊材料,公司做不了,将来会由专业公司来做。液化作为高端技术市场,竞争不充分,国内能做的很少,是公司的目标。氢将来能从哪条路线成熟没有人能下定论,尚在摸索中,液氢和氨的技术路径公司都会布局。7、问:公司在气体运营领域的布局是怎样的,是否有融资打算?答:公司现在的战略中心就是气体运营,并且在山东子公司已有一套空分的设备。目前中泰刚进入气体运营的市场,循序渐进慢慢做,规划是今年先做一套,争取每年保二争三。公司目前资金还可以的,是充足的。随着后期项目多起来,肯定会有融资的打算。8、问:中泰设备的业务拆分大体是怎样的,市场规模有多大?答:中泰成套设备大约占40%-50%,换热器占到20%-30%,还有冷箱大约是占20%-30%。深冷设备的市场涉及石化、煤化工、天然气及电子气等多个相关行业,无法估计市场的容量。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