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特2022-12-2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康斯特2022-12-2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2-12-28 康斯特 公司会议室(线上) 特定对象调研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31.19 3.27 0.45% 37.79亿 5.37%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1.46% 8.07% 8.70% 27.45% 24.66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64.67% 66.74% 24.66% 24.75% 2.32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16.59 24.30 77.00 468.17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320.06 69.78 7.96% -0.01% 0.95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0.38亿 0.02亿 2024-09-30 - -
参与机构
恒识投资,仁桥资产,趣时资产,富国基金,弘信资本,中泰证券,elephas,中泰自营,宝盈基金,华泰资产,理成资产,南方基金,禾永投资,创金合信基金,尚雅投资,瑞达基金,安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
调研详情
本次互动交流关键词

产品发展历史、代表性产品、行业增速及竞争格局变化、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未来的市场规模、压力传感器产能与规划、压力传感器的市场格局

校准与测试

(1)请描述一下公司成立以来产品的衍化矩阵,压力和温湿度哪个重要性更高一些?

答:压力、温度及流量是热工仪表的三大类,在场景中压力、温度具有协同性。

公司1998年成立即以压力产品起步,最初的市场定位是计量和流程工业。产品定位则一直是高端检测仪表,先从性能指标做起,逐渐拓展差异化功能与服务,目前整体的工艺体系、质量及可靠性验证均已经健全,在压力校准与测试方面公司已经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便携智能化压力产品的类别上处于国际领先,公司的压力产品营收在2017年占比达到93%的高峰。

温湿度产品则是2015年开始投入精力开发,温湿度产品与压力产品在工艺体系基本上可以复用,但温湿度产品的竞争格局与压力则有差异,国内温湿度市场还未完成行业洗牌,国内友商产品偏中低端、多以低价竞争为主线,所以公司现阶段主要仍是在高端产品和国外的友商在竞争,国内温湿度市场的产业生态仍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2)当前公司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拳头产品,技术领先性表现为?

ConST811A液压版核心技术突破后,造压范围可以达70MPa,在同样性能指标下,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款。而且水介质型号上市后,在国内国外市场均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不仅克服了油介质腐蚀性的缺点,更是解决了水介质本身黏度、易挥发等问题。目前,国外售价在3万美元以上,国内20万RMB左右,整体配置的准确度等级及配件不同,价格也会有一定梯度;过程信号产品中的ConST326,目前也正在升级安卓系统,整体的效率也会有很大提升。

(3)压力温度市场整体的行业需求增速如何?

答:国内行业增速我们预估整体在6%~7%,略高于GDP,电力、能源、新材料等市场仍会是我们重点发展的领域;国外各区域市场也是类似的情况,但国外先进的工业体系对有效率的新技术产品更愿意投入,对存量替换会更积极。

(4)除了2020年以外,公司收入增速都是快于7%,主要增长驱动因素是哪些,在拓展新领域时会有哪些困难?

答:公司除了一直拓展线下营销渠道、建品牌外,持续产品迭代以及全球化经营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科研等新领域是由行业团队负责,新成立的行业团队目前也已经运行了3年,只是成立的时点正好赶在了疫情期间,但在这个期间我们也探索到了和高校的新合作方式,预期明年开始会有很大的变化,整体的确定性更强;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会加大对头部企业重点拓展,做整体的解决方案与策略,未来几年效果也会逐渐释放。

(5)产品在新能源领域有哪些应用?

答: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校准场景,测试场景做得工作少,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主要是国际友商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应用的相对少一些。明年,公司会把行业的头部企业作为重点进行拓展。

(6)单纯看压力和温湿度市场,未来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如何,国内外企业的竞争策略是否有变化?

答:压力温湿度国内整体30-40亿,全球130亿左右。相对而言,温湿度对科研试验、工艺参数的结果影响更大,覆盖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但国内的温湿度市场在整体价值上没有压力高,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低价竞争氛围,产业生态仍需要积累。

过程信号产品是今年从温湿度产品类别拆分出来的,我们预估全球市场约在10亿左右,经过市场验证,我们有信心只要有好产品,就能把过程信号这个类别的份额快速做起来。

目前,国内市场Fluke占有20%-30%的份额,主要的参与者还包括Druck、WIKA、Beamex、Ametek,算上我们,几家整体市场份额占比85%以上。在经营管理策略上,近这十几年来几家企业略有差异,但多数国外企业的经营重点并没在仪表端,这也是我们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例如Druck侧重点是放在传感器产业的经营,Fluke侧重点是在整体的仪表产业管理,目前也在向经营方向转变。在经营高端检测仪表的几家企业中,仍是良性竞争,没有价格战,公司整体策略也是与头部企业竞争、解决用户痛点,而且这个领域的护城河已经很深,产业的竞争格局会比较稳定。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们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品牌仍需要积淀。公司的压力产品已有一定品牌效应,客户可以很快通过验证,产品转化效益较快,但温湿度还需要一些时间积累。

(7)公司在后续的研发投入力度以及整体规划会有哪些变化,目前的研发人员占比情况如何?

答:目前,公司整体拥有2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后续研发投入的绝对值仍会增加,但营收占比会逐步下降。2020年/2021年度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25%,2022年度的预期在21%左右。

我们原有的产品体系中小产品过多,零部件的复用度提升空间有限,对整个生产系统扰动也很大。2022年初我们重新调整了整体的产品规划,调整后侧重点会集中在几个系列的平台产品上,我们的研发团队也能够更聚焦。

(8)今年四季度国内因为疫情扰动,公司的经营情况如何?

答:国内因为四季度的疫情扰动,整体的经营还是受到一些影响,但同时也因为国际市场全年情况整体符合理想预期,也对冲了一部分国内的影响,目前公司到岗率和经营已经正常。

(9)在当前国内已经放开的情况下,对明年公司发展的预期?

答:近几年来,公司目标一直是年均20%的营收增速。

在高校科研领域,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的合作模式,原来高校科研占比很小,后续几年会保持较高的增速;新能源和精细化工我们也有很好的布局,传统石化对我们的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可,在炼化方面和国外友商还有一些差距,近几年这一情况会有一定的转变;电力是我们的传统强势领域,和明德软件合作以后我们也发现新的切入点,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生物医药,针对制药的产品明年上市,后年会有借力。

传感器垂直一体化

(1)MEMS传感器的IDM和传统半导体IDM的区别在哪里?

答:我们的压力传感器主要面对流程工业的需求,采用MEMS工艺,尺寸是微米级。与半导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追求先进制程,核心环节是在复杂的材料和封测工艺。自2019年以来,经过多次流片、多轮封装测试及工艺改进,在封装结构工艺设计、测试补偿电路/算法及核心工艺设备上我们已经实现突破,目前中试线已经有部分量程已经可以实现小批量,延庆基地也正在装修洁净间。

(2)传感器的生产哪一部分会是难点?

答:在良率提升的过程中,材料调整与工艺改善是难点,尤其是高精度传感器,因为涉及的因素多,需要反复的测试。

(3)公司的MEMS产线生产的产品具体是什么?应用在哪些领域?可否举例介绍

答:公司的压力传感器产品要求的是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定位是综合精度0.01%F.S的指标。

自制的压力传感器一是自用,逐步替代压力产品中在用的进口传感器,解决高精度外采价格偏高的问题,而且不同量程段国外几个供应商的指标也有差异,所以公司在用的传感器型号也很多,复用率提升空间有限也就间接限制了成本。采用一体化设计的自制传感器,在整体工艺简化后,成本也会下降;二是可以做成模块产品,直接用在气象、海洋以及特殊领域等高端场景;三则是向下游的压力变送器产品延伸,定位是与公司现有客户高度重合的流程工业。

(4)目前全球范围内,工业用MEMS压力传感器的市场格局如何,公司处于怎样的水平?

答:国内高端传感器95%进口,甚至部分产品国内供应商可能5%的份额都不到。在压力传感器方面,全球可以做0.01%F.S这个高精度级别的供应商也只有Druck、横河等几家,国内没有对标企业。国内的沃天科技、麦克传感、高华科技、沈工所、川仪在压力传感器方面都有涉及,但有的在民用领域,也有的在军工领域,定位和需求各有不同。

在国内的工业压力测量测试方面,公司是标准级的压力仪表主要的供应商。我们的压力传感器垂直一体化项目的定位,也是基于公司标准级仪表在流程工业中的市场地位,向工业级仪表的市场切入。目前,公司已经实现0.01%F.S高精度级别的压力传感器的技术目标,部分已经实现产品化,可直接用于压力测量。

(5)公司生产的压力传感器是否在汽车行业应用?

答:公司标准级仪表在轨交、汽车领域都有在应用,例如宝马的慕尼黑总部。

公司自制的传感器定位不是车规级,仍会是以流程工业为主,目前阶段不会把汽车领域作为重点市场拓展。

(6)公司量产MEMS传感器能带来多少增益,计划量产时间是?

答:传感器第一阶段会优先自用,垂直深加工压力变送器计划是在两年后进行正式销售。

我们希望传感器垂直一体化项目稳定后能够达到10亿元的产能规模,但整体实现仍需一定时间,需要我们自身体系与产业生态的积累。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