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1-10-28 | 中科创达 | 业绩说明会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2158.89 | 2.73 | 0.65% | 262.80亿 | 3.5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7.04% | -4.70% | -78.17% | -74.92% | 4.19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6.46% | 35.82% | 4.19% | 4.29% | 13.47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4.12 | 30.59 | 97.22 | 122.73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03.51 | 131.36 | 14.04% | 0.22% | 2.32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7.96亿 | 0.78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兴业证券,伍沣资产,申港证券,宁泉资产,海南海士力,国信投资,BofA Securities,瑞银资管,江苏汇鸿,和谐汇一,中珩厦门,深圳三杰义,尚正基金,First State,上海若川,富邦投信,北京鸿道,中信证券,朱雀基金,高盛亚洲,国元证券,复华投信,西藏东财,DestinationPartners Ltd.,长城国瑞,新时代证券,北京泽铭,财通资管,博笃投资,光大证券,新华基金,UG Taylor,复星恒利,上海毅木,北京澹易,国泰产险,北京乐心,山西证券,广州由榕,万吨资产,大家资产,上海金辇,正弘投资,东吴基金,合煦智远,Schroder investment,深圳易同,野村东方,广州盛世,归德投资,Polymer Capital,招银国际,兴业基金,国泰君安,深圳市红,华泰保险,煜德投资,深圳民森,华安证券,施罗德基金,Schroders,东北证券,国投瑞银,上海禧弘,博时基金,北京永瑞,大成基金,广州市圆,锐图投资,上海深积,海通证券,中海基金,高瓴资本,善水源资产,上海申银,深圳私享,國泰人壽,上海阜盈,汇丰,渤海汇金,野村证券,华创证券,北京致顺,兴全基金,前海开源,天风证券,长江证券,康曼德资,长城基金,青岛朋元,中银国际,平安证券,安信证券,浩成资产,东吴人寿,中天证券,源峰基金,东吴证券,红塔证券,钟港资本,杭州玖龙,深圳前海,上海开煜,中融汇信,統一投信,华泰证券,聆泽投资,上海明河,嘉实基金,开源证券,中民投资,方正证券,Fidelity,上海金恩,上海趣时,万杉资本,望正资产,广发证券,中泰证券,淡水泉投,鹏华基金,开域资本,蔷薇资本,东亭资产,高盛,西部证券,德邦证券,汇丰晋信,玖龙资产,博道基金,恒生前海,建信基金,安和资本,汇泉基金,花旗银行,信达证券,Oberweis,交银人寿,长江养老,才华资本,上海林孚,Willing Capital,盛世丰硕,思远投资,众志汇通,汇丰前海,青沣资产,瑞信,上海珺容,横琴人寿,涌津投资,阳光资管,武汉正煊,浙商证券,上海盘京,申万宏源,深圳菁英,东方证券,登程资产,北京合正,上海途灵,永安期货,华夏基金,华安财保,上海天猊,珠海兆金,广州圆石,龙马资本,元大投信,恒安标准,恒大人寿,西藏源乘,鲍尔太平,杭州红骅,雪石资产,新华资产,安信资产,恒天投资,美银证券,中国国际,江信基金,西南证券,ubs,首创证券,北京诚盛,国都证券,復華基金,平安养老,永赢基金,财通证券,阳光保险,上海中域,深圳大道,Jefferies,太平洋证,北京擎天,誉辉资本,北京正弘,北京大道,华西证券,瀚亞投資,上海聆泽,上海浦东,路博迈,格林基金,诺德基金,九泰基金,航长投资,国盛证券,广发资管,建信投资,长安基金,东方财富,武汉三新,陕西星河,Lazard Asset Management,润晖投资,招商证券,摩根士丹利,华商基金,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万联证券,上银基金,明亚基金,Samsung Asset Mgmt HK,东方基金,聚润北京 |
调研详情 |
一、三季报业绩解读-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09%。-报告期内,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10.55亿元,占比43%,同比增长约26%;-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7.81亿元,占比29%,同比增长约63%;-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约8.26亿元,同比增长约80%。关于公司各个业务的收入情况,请在三季报【三、其他重要事项】中查阅;二、问答1.公司2021-2022年人员招聘规划?目前车载软件行业景气度高,业内部分公司也反映相关员工招聘的成本和难度在加大,公司主要业务团队稳定性如何?答:2021年1-9月创达的月均人数8800人。无论是手机,汽车还是物联网,业务增长的动力和趋势是长期可见和清晰的。而且平台技术和产品研发形成的OS综合矩阵能力已经形成,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技术壁垒。当前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持续不断招聘,扩充技术人才队伍非常关键。人才的流动是非常正常的商业现象,创达从创业之初至今,历经产业多次大浪淘沙的历练,有一个稳定且坚实的团队基石,这就是创始人团队+核心技术+组织效能,这个基石一直没有撼动过。智能化行业现在是最好的产业,创达是这个产业中最头部的公司之一,良好的企业文化,组织功底,都能对人才的招募和吸引,产生正向作用。另外,软件行业不是周期型行业,尤其创达这样的操作系统平台公司,我们的产品是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可以应用在各个终端,业务方向很多,可以吸引更多有开拓精神、富有梦想的年轻人加入。2.2019年至今,公司人员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公司是怎么去应对这里的管理风险,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率?答:创达是OS产品和技术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也已经形成了OS的智能化组织。智能化OS的组织形态,是创达应对人员扩展所带来的管理风险,管理挑战和持续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以及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创达有深厚技术背景组成的HR团队;另外,从新入职到成长为合格的工程师,有完善的人员培养计划,激励措施;更重要的是,创达是全球知名的OS厂商,在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大潮中,横跨国内,海外的广阔市场,拥有业界顶尖的合作伙伴,这样大平台,大赛道的机会,不仅可以虹吸很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创达,而且也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格局中锻炼了人才。得益于智能化OS的组织体系和机能,创达在全球化组织管理和运营,工程师组织和文化建设、产品和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积极进取、稳步前行。3.分业务来看,目前公司三大业务线各有多大的人员规模?近几年汽车和IOT的人均产值增长情况如何?人均收入和利润大概在什么体量和时间点后开始出现更明确的加速?答:创达是平台厂商,产品和技术很多是跨平台的,有大量的研发中央平台人员。近年来,各个业务的人均产值一直在逐年提升。在人均产值方面,过去几年人均产值增速比较快的是物联网业务。2021年年化人均产值对比2020年有20%的提升。4.公司三季度存货体量较大,从结构来看,公司目前的存货主要是哪些类型?答:主要的存货是由于芯片短缺的存货。对于创达来讲,因为公司长期以来与各大芯片厂商保持了紧密而深入的合作关系,芯片的储备难度相对较低。5.IoT毛利率层面,今年因为缺芯,成本上涨短期对硬件的毛利率有一定压力,如果明年芯片价格有较好的下行,公司是否全部得到当中的毛利润增量?还是说,在给客户的定价层面也要做出让步?答:芯片价格对于创达IoT业务的利润率影响有限。今年IoT业务毛利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芯片成本上涨的问题,主要是受汇率波动影响比较大。因为IoT业务中,海外客户占比大概接近70%。6.IoT的收入构成中,非模块的业务占比大概是多少,以什么为主?开发板的单价大概是什么情况?在线工业检测方案发布一年了,进展如何,未来两年的预期,包括收入和盈利模式?答:IoT的业务简单来说可以用“一横两纵”来概括。“一横”指的是包括IoT的软硬一体的智能硬件模组,云平台、AI训练平台等。实际上是把软件OS固化到硬件模组上,提供的是软硬通用平台+AI+云技术。“两纵”指的是面向的消费物联网和行业物联网的两个赛道。当前,消费物联网占比大概90%,主要产品类别包括机器人,视觉,AR/VR,可穿戴和手持设备终端等产品类别,基本都属于软硬一体的模块化业务。智能模组的价格从几十US$到几百US$不等,要看具体的品类。行业物联网是将模块化业务的能力,扩展到具体的垂直行业。因为IoT平台的中台技术已经具备,所以无需另外重新开发。而是面向特定行业,为行业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类的定制产品+服务。工业视觉是非常大的赛道。不仅广泛应用到面板外观表面缺陷检测,也可以应用到汽车领域,比如汽车门板缺陷检测等其他广泛的工业领域。我们看到整个人工智能在提速,而提速使得包括连接在内的功能变得越发稳定,从而工厂的无线化和无人化水平会有很大提升。这一提升的关键是通过光学,比如公司收购的MMSolutions就是光学和视觉公司;通过传感明确的算法,比如3D视觉;通过机器的工业化控制等能力来实现。关于商业模式,公司提供的是整套设备,加上平台化的工具和软件等系列产品。7.驾驶域业务中,从公司目前布局来看,哪些环节(或模块)是具备产品化的潜力?答:公司从低速和高速两个场景来布局自动驾驶。主要的产品包括-SmartParking智能泊车产品多传感器融合+跨域控融合产品方案,塑造功能丰富的智能泊车人车交互体验-SmartDrive智能驾驶产品环向视觉-AVM通过安装在车辆前、后、左、右4个方位的广角摄像头,采集车辆四周的视频影像,利用图像融合和拼接技术合成一幅车身周围的全景视图,最终显示在中控台或仪表台的屏幕上,以扩大驾驶员视野。借助环视系统可有效防止刮蹭、碰撞、陷落等事故的发生。同时,全景视图也可以为自动驾驶系统中识别、检测、跟踪等算法提供图像支持。环向视觉-CMS电子后视镜图像处理解决方案,可以为车载电子后视镜提供高清、高帧率、宽动态、全天候的摄像头图像实时处理解决方案。可提供摄像头选型推荐、芯片选型推荐、图像算法、图像处理的turn-key方案,也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灵活定制化。目前已经实现落地。舱内视觉-FaceID/DMS/OMS丰富的座舱智能视觉感知功能,如人脸识别、分心检测、疲劳检测、不良行为监测、视线追踪、手势识别、物品遗留监测、儿童遗留监测等。前向视觉-SmartDVR通过安装在车内后视镜位置的摄像头采集车辆前向的视频影像,对当前车辆行驶信息进行记录,并在中控屏显示实时画面和已录制视频文件,记录文件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作为强有力的证据。同时包含视频直播、手机分享、InfoADAS等功能。自动化测试工具链开发:云平台、台架、终端、客户端-全面支持IVI/Cluster的软件集成与验收、系统集成与验收、实车验证测试等。在上述模块化,产品化的同时,在驾驶领域,创达的核心还是做范操作系统平台。即从应用层算法API往下到BSP以上的软件领域,再加上Kernel级的操作系统,这是整个大的范操作系统的范畴。这样会降低应用算法和主机厂对于应用算法移植的难度。做好一个良好的框架,最终主机厂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框架,或者依托创达的平台,创达可以提供框架,主机厂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设计和后期的调试,主要看主机厂的选择。如果整车厂有自己的ADAS应用层方面的能力,创达更多提供系统软件的能力。如果整车厂在该领域能力有限,创达可以提供包括系统软件层、应用软件层的整体方案提供给客户。8.Royalty的比重提升预期节奏是什么?有无考虑到汽车销量的波动?答:创达已有的产品,一方面是把不标准的内容进行标准化的过程。逐步形成IP。另外就是通过投资并购(比如并购Rightware的Kanzi产品)等,来不断打磨成熟的IP.IP产品主要集中在中间件和工具链。创达有1100多个IP,这是我们很丰富的IP资源。我们整个的布局一定是按照产品化、标准化、平台化、IP化来进行的,IP是基础,服务是价值。软件服务是在IP基础上成长出来的新的增量部分,所以这两个要从整体来看。服务+IP+解决方案是创达三位一体的整体产品策略。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