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03-17 | 兰石重装 | 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楼6楼第一会议室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67.08 | 2.35 | - | 76.03亿 | 1.4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38.44% | 20.22% | 20.41% | -29.51% | 2.62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13.84% | 15.29% | 2.62% | 2.32% | 5.18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84 | 6.89 | 98.64 | 0.83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413.98 | 79.86 | 73.46% | 0.54% | 2.15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38.97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中银国际,富国基金,华龙证券,开源证券,财通证券 |
调研详情 |
一、参观公司展馆及生产车间 二、座谈交流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董事会秘书介绍了公司历史沿革、主要业务、战略转型发展及2022年度经营业绩情况。 2022年度,公司依托扎实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新能源装备业务先发优势,全力以赴向核能、氢能、光伏光热、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转型,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80亿元,同比增长23.37%,其中新能源装备业务收入13.02亿元,同比增长171.70%,新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6.15%,同比增加14.28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43.35%。 (二)问答交流 问题1:公司2022年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有那些? 回复:2022年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驱动,2022年传统炼油化工市场平稳运行,煤化工市场受政策支持稳中向好,化工新材料市场在政策和下游需求增长推动下快速发展,新能源装备市场需求旺盛,在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背景下,公司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新增订单同比大幅增加。二是转型驱动,2022年公司加快推动由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转型,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持续加大细分市场领域开拓,取得新能源装备订单18.25亿元,同比增长81.23%。三是管理驱动,公司持续加强董事会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进实施“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创新产业工人培训体系,快速培育壮大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四是技术引领驱动,公司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动能,凸显科技创新对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年累计研发投入1.51亿元,获得各类授权专利71件,开展科技创新项目95个,斩获省市级以上奖励10项。 问题2:2022年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何突破或成果? 回复:公司2022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6项,转化订单5.17亿元,公司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成功掌握大规模工业储氢核心装置材料及制造、渣油POX造气制氢装置及天然气制氢装置中废热锅炉制造等20多项技术,承担中石化超高强度、高压储氢容器研制等重大科研任务19项;在成功研制首台(套)国产化No8810冷氢化反应器的基础上,快速研制出首台(套)国产化No8120冷氢化反应器并取得市场订单;实现国产化钛板板式热交换器在核能领域的成功应用;参建兆瓦级波浪能发电项目。 问题3:公司所处新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回复: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装备发展前景广阔。核能方面,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预测,我国将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核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加快扩大,每年市场空间或达千亿元以上。氢能方面,我国已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及战略定位,并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氢能设备将出现巨大的市场需求。光伏方面,自2019年“双碳”政策提出以来,光伏市场经过了的三年高速建设期,目前多晶硅产量已达到年产120万吨,2023年预计还将释放产能100万吨,总产量预计达到历史新高点。受上下游供需关系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新建项目及装备市场需求将有所减少。储能方面,“双碳”背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任务,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煤炭电力占比将逐步下降,为解决新能源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能源供需不匹配问题,储能行业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熔盐储热、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方式需求有望快速增加。 问题4:公司在氢能、光热及储能等领域有何布局及规划? 回复:公司是国内能源化工装备核心企业,正在加快推动由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转型。氢能领域,公司制定了《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致力于构建“制、储、输、用(加)”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公司拥有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制氢装置、渣油POX造气制氢装置、丙烷脱氢技术装备、低压储氢容器、加氢站用微通道换热器(PCHE)等相关技术及产品,目前已试制成功“超高强度、高压储氢用材料及装备”“70MPA加氢机微通道换热器(PCHE)”,正式进入市场化推广阶段;正在加快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氢气储罐、45MPa大流量氢气离子液压缩机等产品的试制工作。光热领域,公司加强与光热领域头部企业合作,围绕熔盐储能技术等开展关键核心装备研究,积极参与光热电站建设。储能领域,公司紧跟光伏光热配储政策导向,重点在熔盐储能、热力学循环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氨)储能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装备研究,积累多元化技术储备。 问题5:公司总包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示范项目正式投运,对公司未来有何影响? 回复:近日,公司EPC总承包的1500吨/年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示范项目磷酸铁制备技术从间歇式生产向连续化生产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成功产出磷酸铁产品,标志着公司拓展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完善新能源领域业务布局取得新进展。公司以该项目连续法磷酸铁试车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业务布局,打造新能源细分领域优势产业,延伸公司装备制造产业链,全面推动转型升级,致力成为具有核心技术工艺包、核心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总包能力的锂电池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问题6:公司2023年在新能源新业务市场方面发展目标如何? 回复:2023年公司将牢牢把握“核氢光储”发展机遇,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动摇,锚定“十四五”奋斗目标,抓创新、重实干,强产业、促协同,谋合作、防风险,向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发展,全力以赴推动公司经营发展稳中向好,乘势而上谱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