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科技2023-09-05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中重科技2023-09-05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3-09-05 中重科技 - 业绩说明会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42.73 2.04 1.43% 63.13亿 0.83%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61.68% -61.68% -69.20% -69.20% 13.09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2.11% 22.11% 13.09% 13.09% 0.26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1.91 13.68 86.99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450.68 362.46 20.83% 0.11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0.90亿 0.00亿 2024-03-31 - -
参与机构
线上投资者
调研详情
1、公司目前对机器人领域的投资预算是多少?有正在研发的新项目吗?
答:感谢您的关注,公司持续关注智能装备中的机器人前沿技术,加大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融合发展并逐步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公司生产的智能装备生产线中包含了智能打包机器人、智能标识机器人、拆辊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机器人。公司最新研发的型钢双通道钢带打包机器人已通过调试并投入使用,利用PLC控制、无驱动免维护转盘带、自动精准送带等核心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减少班组人工和耗材消耗量,大幅提升了客户的直接经济效益。未来,公司将努力拓展机器人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机器人作为连接数字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桥梁”作用。
2、中重江苏的投产会对公司营业收入有多大的影响,年底会产生营收吗
答:感谢您的关注。本项目建设期拟定为3年。本项目产品型钢智能装备及生产线、带钢智能装备及生产线及备品备件,达产年收入规模达202,530.58万元(不含税)。目前进度超预期,会提前至今年年底前投产。
3、目前公司在手订单情况如何
答: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4、能否介绍下公司目前智能装备业务产能利用率、订单情况?
答: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处于饱满状态,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5、您好,半年报说业绩下滑主要原因系受到客户资金支付和场地建设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智能装备及生产线项目的实际交付时间比合同约定交货时间有所延迟。那么这些延迟的交付会体现到什么时候的业绩中?
答:感谢您的关注。请关注公司定期报告。
6、公司募投项目进展如何?
答:感谢您的关注。公司募投项目累计已投入资金32,499.16万元,主要投资于“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为公司区域战略计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项目达产后,可进一步增加公司的销售收入。
7、公司毛利率预期(分产品)如何?是否会出现下降?
答:感谢您的关注。公司毛利率较为稳定,预期不会出现下降。
8、公司股票即将跌破发行价对此公司有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提振公司的股票?
答:当务之急公司所能做的仍然是搞好经营,管理层也正积极在开源节流方面采取一些措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取得成效,同时,我们也积极提醒各位投资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感谢您的关注!
9、公司上半年业绩和利润都有大幅的下降,是什么原因?对此会有什么措施?
答:感谢您的关注。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原因系受到客户资金支付和场地建设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智能装备及生产线项目的实际交付时间比合同约定交货时间有所延迟。公司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加紧项目推进。
10、公司领导好,请问公司上半年业绩降幅较大的背景下,公司全年业绩预期是怎样的?
答:感谢您的关注。公司全年业绩届时请见定期报告。
11、公司对主要产品市场前景的预测是怎样的?
答:感谢您的关注。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型钢、带钢冶金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掌握了智能装备生产线及设备制造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实现了机械、电气、液压一体化。未来,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在下游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碳中和”的大势下,大型、集约、高效化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特别是对于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型钢方面,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装配式建筑,而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点鼓励方向,将极大程度地促进上游型钢行业的需求与应用,产品市场增量空间广阔。
kim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