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10-30 | 铭利达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 | 3.39 | 1.32% | 75.76亿 | 0.8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27.36% | -39.98% | -98.99% | -132.97% | -5.10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13.36% | 16.53% | -5.10% | 0.13% | 2.52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73 | 14.17 | 106.14 | 1.11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49.10 | 100.90 | 61.09% | -1.42% | -0.40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9.89亿 | 21.18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中天汇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赞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青骊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青岛金光紫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牛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进门财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杭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永诚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富荣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农银汇理,星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途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邦政资产,中国民生银行,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汇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通资管,金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金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振华路证券营业部,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厚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度势投资有限公司,成都翰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HD CAPITAL LIMITED,致合(杭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正圆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天猊投资,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国海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登程资产,复通私募投资基金,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塔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调研详情 |
第一部分公司介绍 公司始终定位深耕新能源行业领域。从整体上看,在目前整个行业以及经济面比较动荡的情况下,公司依然保持较好的景气度。前三季度,虽然安防和消费类电子同比出现了下滑,但得益于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这几个行业的持续保持,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情况较好,营收增长51%。 展望2024年的发展,公司期待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增长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光储,其中,新能源汽车将是最大的增长动力。安防和消费类电子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占比本身已经很小,预计明年占比还是会比较低。第二部分问答交流 1、公司在前三季度分行业考虑,像光伏、汽车、储能、安防、消费电子这几个行业的营收和增长情况,具体怎么样? 答:前三季度,公司光伏的占比最大增速超过前三季度平均水平。储能的增长最快,因为储能的历史基数较少,前三季度增幅超过100%。新能源汽车前三季度增速比较快,且在行业占比提升最高,同比增幅超过了80%,前三季度销量已接近2022年全年的水平。但安防和消费类电子同比下跌较多,。从分行业的变化情况来看,如果剔除掉安防和消费类电子,只看新能源汽车、储能跟光伏,整体增速远高于公司的平均增速51%。 2、如果公司分行业来看,如何展望2024年这几个板块的一个表现? 答:从2024年开始,公司期待能继续保持增长规模50%以上的势头。公司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是最大的增长动力,预计光伏增长30%的水平。安防和消费类电子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占比本身已经很小,预计明年占比还是会比较低。公司的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 3、公司在新能源车上和华为的一个合作情况怎么样? 答: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和华为赋能的品牌商进行合作,因汽车行业论证周期较长,因此合作的项目进度各有不同。由于华为涉及行业应用领域较多,公司在计划持续地推进跟华为的全面合作,未来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双方均有可能进行合作。 4、专一做压铸、注塑等工艺的厂商,在产品价格、毛利率方面和公司有无差异?下游客户会优先采购专一工艺生产厂商,还是向铭利达这样的一站式厂商? 答:公司的制造工艺相对较全,在结构件制造行业里涉及到压铸、注塑、型材冲压和电线组件,公司把自己定义为一站式的结构件供应商,这是公司在二十年的发展中,根据客户端的需求变化带来的结果,这种工艺的迭代逐步推动公司整个工艺的覆盖面。公司单个拆开工艺来看,并不存在太大的区别,无论是市场能力、研发技术能力、工艺能力,还是自动化的配置能力,每一个领域公司都经过了多年沉淀。 从利润率的角度来看,利润率水平的高低来自于两大方面。第一个是客户,整体上海外客户的利润率相对较高。目前公司的终端客户支持订单来自于海外的这部分占比较高。另外分行业来看,不同的制造工艺难度,它的利润率也会有相应的差异。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寿命阶段也会存在不一样的毛利率,在产品早期,由于都是定制化的,前期产品价格还相对较高的时候,可能毛利率会高一些,但随着进入量产期,国内的客户常常采用的是竞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毛利率的下降的压力。实际上最终毛利率跟净利率的水平还是依赖于公司的运营和成本控制能力。 5、公司毛利率略有下滑,如何展望未来的毛利率水平? 答:2023年上半年较2022年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但2023年第三季度略有回升,毛利率的变化实际上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内部的工作紧凑度、客户结构、产品结构、材料价格以及费用率等。从公司的客户结构情况以及产品情况来看,预期未来公司的毛利率还是能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的。但是毛利率的变化因素很多,比如第三季度材料价格相对较低,且人民币处于持续贬值的状态,相当于在结算的时候,公司的单价表现会更优,一定程度上抵消客户端降价带来的压力。 6、公司在比亚迪的出货量大概有多少,合作集中在哪些领域?未来比亚迪的业务占比是否还会提升? 答:公司跟比亚迪的合作多年,目前公司和比亚迪在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托盘)以及一些轻量化、一体化的结构件都有全面的合作,它目前是公司存量业务中最大的汽车行业的客户,占比相对是较高,这得益于它的体量和成长速度。 7、公司和特斯拉的合作情况如何?业务体量有多大? 答:目前公司和特斯拉的合作领域主要是在光伏领域,且已合作周多年。在存量业务上,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光伏储能的配套表现来看,特斯拉是全球较有竞争力的厂商,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是寄希望能够跟他们有一些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 8、公司重点布局海外业务,海外业务三季度情况如何?未来在海外业务布局的规划? 答:海外业务一直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截至前三季度,公司超过一半以上的业务来自于海外客户。公司重点布局的是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包括了北美墨西哥以及欧洲匈牙利,欧洲匈牙利主要是为适应海外客户的要求去做配套。墨西哥在2022年9月份已经进入试产,2023年因为前期的投资规模不大,现在是处于一个持续边扩产边投资的过程中。2023年3月份以来,公司在欧洲进度较快,租场装修及现在前期的一期生产产线的配套建设都在加快推动当中。目前欧洲已经处于设备调试的后期,近期会全部收尾,公司从下个月开始会在匈牙利工厂进入小批量的状态,后续根据市场需求来持续扩大在欧洲的出货。根据客户的长远规划,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公司的投资需要持续建设。 9、公司在光伏、汽车、储能领域,主要竞争对手分别是哪些?公司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核心供应商里面,公司的竞争对手还是比较普遍。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现在比拼的是综合实力,包括公司的运营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做企业要真真实实的把企业做到做好。 10、对未来业绩的持续性怎么看?例如未来几年的当增速如何? 答:公司目前是在大胆的往海外走。在增速方面,公司期待能维持现在的增速,或者在现在的增速上有所提升。公司目前在墨西哥有两个大车间,在匈牙利有一个车间,2023年公司会考虑在墨西哥购买土地建设厂房。从投资层面来讲,公司现在是比较努力的,期待公司未来的增速会像现在一样。公司需要大家的一些耐心,特别是在海外投资,可能前几年都是在亏损,但未来走势会更好。 11、2023年10月份,公司的大致出货情况如何,是否对2023年全年的业绩有一个预期? 答:10月份没有公布,预计跟9月份差不多。 12、公司目前的一个产能项目建设情况如何,未来产能的一个释放节奏是什么样的? 答:公司现在的产能以及利用率还是比较饱和的,公司会为2024年的发展做努力。 13、目前公司的国内外客户的一个占比情况怎么样,未来的占比情况会怎么样去变化? 答:公司海外终端客户需求占比超过50%,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内客户占比会有所上升,但是整体而言,国内要达到跟海外持平的水平,可能需要到2025年。 14、能不能请公司从分业务的角度拆分一下,比如光伏、汽车分季度的营收情况? 答:光伏方面,前三季度基本平均都在5个亿左右,其中,二季度是6亿,三季度稍微低一点。储能方面,一季度相对较低,在几千万左右,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环比、同比都是增长的,大概是一季度的两倍。汽车方面,一季度是两个多亿,环比是2.3,二季度环比在3左右,三季度提升至3.5,从整个增速上来看,汽车三季度的环比持续在加速增长。安防方面,二季度跌的相对较多,一季度和三季度差不多在9000多万。消费类电子从业务量和环比上来看都是在逐季下跌。 15、公司2024年核心的增长是在新能源汽车这块,可能会有一个同比翻倍的增速,所以想请教一下这方面的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哪些客户? 答:公司的业务增长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目前存量客户的存量项目以及存量客户的新项目,另一部分是公司的海外布局建厂带来的新客户的新项目。公司的国内客户方面,有行业头部的客户,除此之外,公司的客户还包括其他国内一流的车厂,只不过有一些结构性差异,业务主要集中在头部公司上,量级上相对没有那么高。海外方面,因为签订保密协议,公司现在这种新客户的新项目,马上从11月份开始要进入量产,公司一直在做一些技术开发小批量验证,包括公司配套资源的总布局,都是在为到为2023年底开始的量产在做准备。公司还有一些更顶尖的客户更大的项目处于前期的一些具体阶段,还没有到量产阶段,就需要一点时间,因为它对技术工艺要求的一体化、压铸等配套的产能布局、审核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公司还在跟客户做持续的一个推动。 16、现在对于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内增速的预期可能是20%-30%这个区间,公司增长是超越行业增速的,可不可以理解这主要是来源于海外的一些新客户的开拓? 答:其实两方面都存在,因为公司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多,对于头部结构件企业来说,平均增速上是高过于整个行业的。从前三季度来看,无论是公司的光伏储能还是新能源汽车,每一个领域的增速都是高过整个行业平均增速。原因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存量客户上公司的占比在提升,另一方面是新客户跟新项目的介入,使得公司增幅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光伏和储能系统,行业的平均增速代表了行业大致的发展水平,随着行业的整合和竞争加剧,实际上有一种往顶端客户集中化的趋势。随着这些大客户业务以及终端出货的集中,要支撑这些大客户的发展,对于公司这些中间的结构厂商来说,要有更强的配套能力做支撑,其中包括整个的资源配置。 17、公司在未来可能重心会放在海外基地的建设,所以公司大致的产能投放思路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节奏? 答:最近几年公司的重心是放在建设国内的生产基地,截止到今天,公司国内的生产基地布局上,华南、华中、华东跟西南地区基本上涵盖了公司现在的国内主流终端厂商的相关生产基地,相对比较理想的产业布局基本是成型的,在国内的建设上,公司未来会根据国内客户的需求,公司可能会相应进行一些扩产。公司核心的重点建设未来2-3年会在海外,海外由于限于物理距离跟管理半径,以及各个国家法律制度的流程体系的不同,整个建设难度跟时间周期明显比国内要慢,难度要高。整个效率上来看,公司现在的很多设备基本上是从国内谈好后,再发到海外去,所以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需要根据客户的量产需求来做相应的准备。 18、国外基地的一个投资回报周期大概是几年?比较国内有哪些区别? 答:截至目前,公司存量已经投下去两个海外生产基地的前期设备,未来会持续增加。公司秉持的原则是,根据客户量产的时间节点来做,因为作为定制化的行业,只要客户的需求相对明确,公司有足够的时间来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来去做相应的扩产。从公司目前的整体发展规划跟市场拓展方向以及客户的需求来看,未来海外公司预期是3-5年的周期后,逐步会接近国内的生产制造规模,当然也可能还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整体上来看,海外无论是从投资的进度,还是整个的产能输出方面,都是会呈现比较高速的一个时间周期。 19、在这个结构件行业,最近客户给他们一些降价的压力,所以不知道公司后续有没有类似的一个客户给的反馈,以及公司后续的定价策略和毛利率的一个持续情况? 答:结构件行业是一个基础的制造行业,应用领域非常广,市场容量很大,但是同时无论哪种工艺,整个市场里公司的同行业竞争对手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国内的这种产业链实际上是结构件的制造环节,目前还是处在一个比较分散、竞争比较激烈的阶段。从终端客户的要求来看,同类降价的趋势一直都存在,但国外客户相对好一点,因为国外客户进入供应链之后,更多要保持产品的稳定性跟一致性,保证交付的及时率。对国外终端客户来说,国内产品价格相对比较有竞争优势,所以在国外端面临的降价压力相对较小。随着产业发展、技术提升、自动化配置及效率的提升,以及公司内部运营控制能力的持续提升,会在相当程度上带来制造成本持续地降低。从产业大的发展角度来看,大客户集中终端的业务量往大终端厂商去,它的供应链采购规模会更大,对供应链的降价也比较有利。 本记录表如有涉及未来的计划、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前瞻性陈述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交流过程中,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