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11-28 | 恒辉安防 | - |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现场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30.96 | 2.80 | 1.10% | 33.00亿 | 16.6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40.64% | 25.34% | -12.48% | 0.83% | 11.58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4.87% | 25.05% | 11.58% | 13.15% | 2.17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2.88 | 9.32 | 89.04 | 1.46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51.86 | 78.34 | 49.27% | 0.04% | 1.23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3.47亿 | 8.49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天倚道投资,王民贵,宙澎资管基金,中泰资管,光大证券,上海证研投资,和君调研,华杉投资基金,万利基金 |
调研详情 |
一、现场参观了公司展厅,安防产业技术研究院,恒辉安防、恒劢安防工厂,恒尚新材料工厂,恒越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等。 二、董事会秘书张武芬女士重点介绍了公司经营情况、战略规划等内容。 三、董事长王咸华先生及参会董事、高管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交流主要问题: 1、公司安防手套业务目前在手订单如何,预期明年会是什么情况? 回复:全球安防手套市场规模巨大,整体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安防手套行业回暖,公司内、外销手套订单都在稳步增长,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部分产品产能已经排产到明年第一季度。2024年公司对手套业务板块总体预期乐观,一方面是对全球制造业及国内产业背景的信心;另一方面是对公司创新产业布局的信心,子公司恒越安防“年产7200万打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项目”产能释放,“数字工厂”设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业务模式及组织方式创新,使公司产品在“质量、成本、交期”上优势凸显,将有力助推公司加速抢占和开拓国内外手套市场份额。 2、公司目前在建的几个项目规划进展如何? 公司目前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项目包括恒越一期年产7200万打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项目、恒越二期年产4,8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恒辉越南年产1600万打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项目、恒诺新材料年产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 (1)恒越一期年产7200万打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项目 公司“年产7200万打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项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预计年内会有少量研发产品和试运行产品投放,力争2024年一季度8条PU生产线、4条丁乳生产线能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公司将结合市场订单情况逐步释放产能。 (2)恒越二期年产4,8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 公司恒越二期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立项备案、环评、能评及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将按照年产12,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论证实施,为企业发展预留空间,后期投资将根据市场行情及公司经营情况逐步增加产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将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 (3)恒辉越南年产1600万打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项目 公司目前分两条线在全力推动越南项目工作:一方面以项目落地建设为抓手,包括整体规划设计,基础工程设计,以及兹于新型智慧制造工厂、以数字化思维重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详细设计;另一方面同步推进项目行政审批工作,包括越南投资注册许可、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其他必要的商业许可证明,国内ODI商务局、发改委境外投资备案等。公司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力争2025年下半年产能输出。 (4)恒诺新材料年产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 公司一直在积极推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落地工作,已经与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签署相关协议,锁定了用地规模和用地位置。目前,正在做项目前期可研论证、环境评价、成套技术工艺设计、基础工程设计等工作。 3、现有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企业都在扩产的情况下,企业怎样维持市场占有量的增长及价格保持稳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2021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需求量超过10万吨,且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预计2025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将超过16万吨。 2021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接近7万吨,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产品需求。从国内市场来看,2015-2021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持续扩张,由3.05万吨增长至4.29万吨,目前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超过60%。但由于业内产量在2000吨以上的中大型企业较少,小规模企业众多,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尚不足60%,市场需求缺口较大,未来潜在空间广阔。 近年来,随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军事、航空航天、民用领域应用需求的提升,中国企业产能逐步扩大,中国代表性企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渐上升,但是中国本土企业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需要在产品生产制备、工艺技术、产品功效性能及下游应用端的开发持续创新突破和技术攻关。 公司制定了以“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超纤维新材料”为核心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新材料领域公司将充分利用产业协同优势,加大对高性能防切割纤维的产能投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手套产品订单需求。同时,在防弹纤维应用市场,立足高端产品领域,持续加强对800D断裂强度>40.5cN/dtex、断裂模量>1500cN/dtex超高强防弹纤维的研发投入力度,改进提升生产设备及工艺过程高可靠性,确保产品稳定量产,降低生产综合成本。 4、请问公司的研发体系是什么样的,及具有哪些研发优势? 公司推动设立了“恒辉安防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旨在打造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流创新高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高端人才汇聚和培养基地。研究院除设立技术管理部、分析检测中心、中试基地外,并设立四个研究所,包括高性能纤维研究所、高性能纤维应用研究所、涂层开发与应用研究所、高性能防护手套研究所,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进行方向性研发。恒辉安防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照“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思路,调动整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分析检测中心建设,创立三大测试服务平台,2022年子公司恒劢安防分析检测中心获得CNAS实验室认证。 公司积极推动与高等院校合作,先后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了产学研深度合作关系。同时,公司积极加入各类行业协会、参与行业交流活动,与同行业互信合作、共商共建,规范行业标准,与行业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江苏省绿色弹性体材料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先后在公司挂牌成立, 科学规划研发项目管理体系,提升项目水平。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将研发项目分为预研项目、转产业化项目、前瞻性项目,对计划内重点科研和产品开发项目实施“军令状”目标责任管理,并根据项目性质设立高效激励机制,有利保障了公司产品梯队规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具备为客户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00多项国内外授权专利,30多件国内外注册商标,10多项软件著作权,另有多项专利正在申请过程中。 5、7200万打手套项目建成后,如何将产能有效转化销售端市场? 公司产业园项目一期“年产7200万打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项目”主体建设及公用基础工程已经完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设备安装过程中。项目以“批量化生产”模式铺设一定量产品库存,以产定销,通过“质量优、成本低、交期短”等特性取胜市场。 国外市场,公司将打破行业内传统OEM概念,推进“批量化生产、定制化包装”新型商业模式,即公司自主设计产品,向客户群体推广,并进行批量化产品生产备库存,然后根据OEM客户需求及品牌属性,进行定制化包装,从而缩短客户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目前,公司OEM客户采购手套通常需要1-2个月才能交付,通过这种模式的创新,客户采购周期可大大缩短,从目前的1-2个月交期理论可缩减到1-2周甚至更短时间。 国内市场,通过优化整合自主品牌(拳胜、BESTGRIP、NXG等)营销方案,强化对工业用品大客户渠道和流通批发渠道的统筹布局,形成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针对工业用品大客户渠道,公司选择汽车制造行业、石油化工行业、风电新能源行业等重点行业、重要企业作为切入点,实行“一企一策”,从需求出发,积极打造样板行业解决方案,已经与国内一些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新能源科技企业、工业装备企业、光伏企业成功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比亚迪、吉利、隆基、潍柴、天合光能等;在流通批发渠道,根据市场容量和区域特点,划分七个大区,积极开发战略运营商,搭建渠道,对接终端客户。 6、生物可降解橡胶项目相较于传统橡胶有哪些优势吗? 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作为新一代可降解材料,是全球首创技术。相较于传统橡胶产品具有明显优势:1、主要由玉米秸秆等材料制成,容易降解,对土壤等环境不会造成污染;2、应用广泛,可替代性强,在可降解轮胎、可降解劳保鞋、可降解手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3、符合国家双碳战略,具有政策优势,获得国家大力支持。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