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3-12-05 | 兴瑞科技 | - | 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口头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9.82 | 3.60 | 2.23% | 53.42亿 | 1.58%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8.63% | -0.60% | -39.63% | 1.33% | 12.99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26.96% | 24.42% | 12.99% | 9.41% | 3.98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93 | 10.03 | 85.63 | 3.75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40.91 | 73.98 | 36.69% | 0.02% | 2.21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0.82亿 | 4.16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长江资管,信达澳亚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溪牛投资,德邦基金,鹏华基金,长城基金,天弘基金,中庚基金,中邮人寿,长安基金,华富基金,rays capital,平安基金,东证资管,东吴证券,兴证全球基金,淳厚基金,大家资产,国联安,华商基金,国信资管,海富通基金,建信养老,长江养老,高群山,南方基金,途灵资产,嘉实基金,长信基金,旌安资管,中信资管,源乐晟 |
调研详情 |
一、公司介绍 兴瑞科技成立于2001年,2018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终端、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电装系统等领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675.85万元,同比增长17.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91.64万元,同比增长32.24%,实现稳健增长。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24万元,净利润率实现14.27%,创上市以来同期单季新高。还原汇兑损益同比影响,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50%以上。 其他财务指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15%,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5亿元,同比增长256.23%,毛利方面,随着产品结构的逐步调整、量产交付以及公司阿米巴管理模式效应,毛利率实现26.57%,同比去年增加1.88%。公司经营质量持续走强。 产品线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业务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8%以上,同比增长70%,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汽车电子比例达70%以上,并实现翻倍增长。 二、互动问答 1、公司新能源汽车客户拓展进度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BDU/BMU等镶嵌注塑产品在多品牌的高端首款车型上从0到1的技术实现,及从1-100的量产交付过程中QCDS(品质、成本、交付、服务)的能力背书,公司陆续获得日立安斯泰莫(Astemo)、尼得科(Nidec)、中车时代及国内电装头部企业的认可和项目定点,并通过其向国内更多新车型提供产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业务所覆盖的终端车型逐步增加。 2、如何看集成化趋势对公司的影响? 今年终端车型价格持续下行,车企对降本需求日趋迫切。而集成式镶嵌模组件有利于减少整车生产过程中需要总装的零件数量,优化汽车内部的空间布局和有效利用空间,降低综合成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向集成化发展的趋势已凸显,公司在国际头部客户第一代电车镶嵌集成件的研发能力、技术实现和量产经验,能更好地为下游客户提供更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整体化解决方案。 3、公司新能源汽车镶嵌注塑产品的工艺壁垒和核心能力? 镶嵌注塑不仅是注塑单工艺,需同时结合冲压、注塑、自动化等多工艺的融合。公司深耕精密模具和精密零部件制造领域20余年,具备包括与客户同步研发、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注塑、表面处理、组装在内的全制程综合能力。 依托长年积累的制造工艺、自动化开发和生产能力、工业互联信息管理系统、质量品质保障体系、阿米巴和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在下游终端产品形态不断更新迭代的环境下,凭借扎实的模具技术和一站式的精密制造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批量、不同价值、不同交期要求的高品质定制产品服务。 4、公司产能规划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海内外六大建设生产基地的产能布局正在稳步扩张。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于2023年4月9日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同步启动智能工厂的设计,有望在原产能规划的基础上再增加40-50%的空间,本项目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投产,目前已启动部分新设备搬迁工作。 除现有和建设中的产能外,公司紧跟客户全球发展规划需求,积极考察除东南亚外的市场和产能布局规划,加强海外工厂在市场、技术、运营管理、交付等方面的能力。 以上内容未涉及内幕信息。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