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普特2024-03-21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奥普特2024-03-21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03-21 奥普特 - 线上会议,券商策略会,现场参观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66.51 2.75 - 80.38亿 1.18%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6.96% -13.32% -40.32% -35.58% 17.99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64.23% 59.84% 17.99% 8.81% 4.71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23.60 24.69 86.84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31.28 264.37 7.99% -0.08% 1.23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0.00亿 2024-09-30 - -
参与机构
聚力私募,Cathay Life Insurance Co., Ltd,敦和资管,正心谷,长盛基金,诚畅投资,南方基金,银河证券,中欧基金,中信资管,国开证券,国寿安保基金,珠海汇尚创投,Hel Ved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东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
调研详情
问题1: 公司的光源产品有哪些优势?

回答:根据日本富士经济调研数据,2020-2022年间,全球排名前20名的机器视觉光源企业中,公司分别以13.45%、16.01%、20.53%的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二位,国内市占率三年蝉联榜首。公司光源产品的照度、均匀性、稳定性等性能上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体优势如下:

(1)攻克多项关键技术,行业领先

公司拥有国内最完善的机器视觉实验室,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客户进行光照测试,研发光源优化技术。具体来看:①在光源上,公司先后突破了精密光学设计、高效聚光设计、亮度自动校准、多光谱分区程控等技术;并针对背景及环境光的干扰,提出了反光、混叠与遮挡等复杂照明条件下的光路优化方案,精心研发平面无影光背光技术和精细投影技术,实现了光源亮度、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全方位兼顾。

②在光源控制器上,公司连续攻克自动检测电流、可编程触发、自适应电压、Overdrive、钳位高速驱动电路、高速时序控制等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2)近千款标准化产品,品类齐全

在攻克行业难点的同时,公司还基于市场客户需求,加大对光源多品类开发。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44大系列机器视觉光源,近1000款模块化产品,能够提供3万多个非标定制方案。

(3)深入了解客户行业,极致服务

公司秉持“以客户为根本”的服务理念,配备定制化服务,提供免费的光学成像解决方案,7*24小时的现场技术支持。公司在全球设有30多个服务网点,标准产品当天可交货,定制产品3个工作日内交货,实现对客户需求的极速响应。

2023年全年,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超过39000次,光学成像解决方案22900个,覆盖锂电池、3C电子、半导体、光伏等近百个行业,对客户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需求及难点进行深入了解,并提供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问题2: 如何看待汽车行业对机器视觉的拉动作用?

回答:汽车行业是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点行业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持续领先,已开始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推进新能源车核心产业链国产化。除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已高度国产化外,自主设计、自建自动化生产线成为众多中国造车新势力车企的首要选择。汽车自动化产线的建设,离不开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装配的在线检测和零部件的离线检测等。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叠加核心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给国内机器视觉企业带来增长机会。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节奏也将加快。公司立足于与国内外行业大客户的合作突破,持续加大对汽车行业的业务拓展力度。

问题3: 机器视觉相比于人眼的优势有哪些?

回答:与人眼相比,机器视觉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适应性强、客观性高、重复性强、检测效果稳定可靠、效率高等特点,可助力终端客户实现产品增质、降低成本以及生产数字化。在产品增质方面,机器视觉可显著降低产品漏检率,提高生产的精度和良品率;在降低成本方面,机器视觉采集和处理图像的时间在微秒级别,可显著提升效率,单台视觉系统可代替多人工作,并可持续工作;在生产数字化方面,机器视觉作为图像重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具,助力未来实现智能生产和工业互联。

问题4: 公司的销售模式是怎样的?

回答:公司的销售模式均为买断式销售,主要依托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带动产品的销售,主要客户类型包括设备制造商、设备使用方、系统集成商/贸易商等。

机器视觉是智能装备的“眼睛”和视觉“大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核心部分。而机器视觉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客户对于机器视觉能够实现的功能和能够达到的效果有一定的疑虑;且机器视觉功能的实现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一套高效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的设计需要大量的经验数据,而机器视觉的使用者往往较难积累足够的机器视觉应用经验数据库。因此,在销售机器视觉部件过程中,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尤为重要。通过对行业特点的分析,结合公司自身的优势,公司建立起了以向客户提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从而带动产品销售的业务模式。

问题5: 3D机器视觉产品是否可以取代2D机器视觉?

回答:使用2D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获取二维图像,在三个自由度(x、y和旋转)上定位被摄目标,并基于灰度或者彩色图像中对比度的特征提供处理分析结果。3D机器视觉技术相对于2D技术提供了更丰富的被摄目标信息,可以在六个自由度(x、y、z、旋转、俯仰、横摆)上定位被摄目标,还原人眼视角的三维立体世界。3D机器视觉技术与2D机器视觉技术,两者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有各自的优势,并非完全取代的关系。

问题6: 能介绍下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吗?

回答: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自动化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聚焦感知与决策核心关键环节,为客户提供实现自动化所需的核心软硬件。

(1)核心技术方面:重点发展深度学习(工业AI)技术、3D处理与分析技术、图像感知和融合技术、图像处理分析的硬件加速等视觉前沿技术,并持续在光源及其控制技术、镜头技术、智能相机技术、视觉处理分析软件技术方面进行强化,巩固公司在光源、光学成像、行业应用软件方面的优势;

(2)产品方面:不断拓展自动化核心零部件新产品线。公司现有视觉软件产品线、3D产品线、智能读码器产品线、工业相机产品线、工业镜头产品线、光源产品线;在硬件方面,重点完善产品型号布局,满足更广的项目应用需求。在软件方面,持续升级现有的Smart系列视觉处理分析软件,重点开发3D重构及分析模块、深度学习(工业AI)算法模块;

(3)市场方面: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市场空间,在巩固现有的3C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客户和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半导体、汽车等行业的机遇;进一步强化和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洲、日本、印度、越南、泰国等海外市场。
AI总结
根据提供的调研记录,我们可以提取和分析以下信息:

1. 产能信息与产能释放进度:
   - 公司在光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显示出产能的有效释放和市场需求的满足。
   - 公司已经拥有44大系列机器视觉光源和近1000款模块化产品,这表明公司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多样化。
   - 公司能够提供快速的交货时间,标准产品当天交货,定制产品3个工作日内交货,说明公司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调度上较为高效。

2. 国内和国外竞争情况:
   - 公司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面临国际先进水平的竞争。
   - 在国内市场,公司连续三年保持市占率第一,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 公司计划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如欧洲、日本、印度等,这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

3. 行业景气情况:
   - 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为机器视觉行业带来了增长机会。
   - 随着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机器视觉行业的前景看好。

4. 销售情况:
   - 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超过39000次,光学成像解决方案22900个,显示出较强的市场活跃度。
   - 公司的销售模式以提供解决方案带动产品销售,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客户粘性和产品附加值。

5. 商业模式与竞争对手:
   - 公司的商业模式侧重于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
   - 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但需要持续关注国际竞争对手的动态。

6. 坏账情况:
   - 调研记录中没有提及坏账情况,需要进一步的财务数据分析来评估。

7. 研发投入和进度:
   - 公司在光源及其控制技术、镜头技术、智能相机技术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这有助于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 公司计划重点发展深度学习、3D处理与分析技术等前沿技术,这表明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前瞻性和创新能力。

优势:
- 技术领先,拥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 产品线丰富,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 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
- 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风险点: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影响利润率。
- 技术更新迅速,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以保持竞争力。
- 依赖于特定行业(如汽车、新能源)的发展,可能面临行业波动的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公司在未来一年的表现预期较为乐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增长背景下。然而,公司需要继续关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国际竞争态势,以维持其市场地位和业绩增长。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