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联股份2024-04-10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溯联股份2024-04-10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04-10 溯联股份 - 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23.01 1.77 2.91% 34.18亿 3.18%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24.74% 23.63% 12.65% -2.00% 12.95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3.59% 22.17% 12.95% 12.17% 1.98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2.15 9.40 87.11 7.46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16.90 83.41 21.57% 0.10% 1.33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4.54亿 2.59亿 2024-09-30 - -
参与机构
国投证券,西南证券,国泰基金,光大资管,招银国际,长城财富,沣京资本,长江证券,永赢基金,明世伙伴,西部证券,龙航资产,中邮人寿,嘉合基金,东恺投资,中英人寿,招商基金,安信基金,国融证券,九和岛基金,博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阳光保险,富安达基金,浙商证券,天时开元,东方证券,鹏扬基金,金恒宇投资,睿远基金,利得基金,中信建投,中兵投资,华泰证券,泓德基金,正圆投资,天风资管,国新投资,中欧瑞博,兆天投资
调研详情
互动交流开始前,董事、财务负责人廖强先生就公司2023年度经营业绩以及相关财务数据变动情况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互动交流环节:

问题1:2023年度毛利下降主要原因?未来如何稳定毛利水平?

答: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2023年度客户原有产品降价幅度较大。2024年公司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分摊固定费用,提升内部运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二是积极推进国产化替代材料的认证工作,提升外购关键零件自制率,降低物料成本;三是通过不断获取新的项目定点增加新品销售比例来抵消成熟产品的降价。

问题2:2024年相较于2023年,整体的年降压力如何?

答:今年客户整车降价幅度加大确实对公司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公司新产品的持续上量,预计今年的年降影响低于去年,总体压力有所下降。

问题3:2023年度净利下降主要原因?未来如何稳定净利水平?

答:主要系存量客户原有产品降价、期间费用有所增加所致,其中管理费用因支付上市相关费用、奖金增加,该影响不具有持续性。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及项目储备充足,客户稳中有增,新能源业务保持了向上的势头。在较为成熟的燃油车市场,公司持续推进占比较低的客户的项目落地,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由于目前燃油车产品的技术结构较为成熟,市场拓展以及年降确实会对成熟产品价格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新能源汽车迭代速度较快,且未来两年内国7标准的实施也将带来燃油车产品技术升级的机会,产生新的盈利空间。未来公司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生产制造等方面加大在储能、氢能和热管理系统等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为公司开拓新的增长点。另外公司也在努力开发替代材料并提升外购零件自制率,维持并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问题4:2023年度期间费用主要变动在哪些方面?

答:销售费用主要系新增销售人员、拓展新客户新产品所致;管理费用主要系支付上市相关费用、奖金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主要系偿还银行借款利息减少、现金管理获得收益所致;研发费用主要系新增技术人员、研发新产品增加所致。

问题5:2023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原因?

答:一是公司产销规模增加导致原材料采购、新产品研发、销售研发人员费用等经营性现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扩大导致应收款项融资增加,上市募集补流资金到位后票据贴现减少,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

问题6:2023年度前5大客户变化以及新客户拓展情况?

答:公司前5大客户的结构和排名与2022年差异较小,其中客户最大的还是长安和比亚迪,宁德时代和广汽的占比有所上升。2023年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积极的市场策略,将新项目定点、新客户开发和新市场领域的开拓作为销售工作的核心,新增了大量优质汽车及非汽车行业客户。作为汽车行业TIER1,公司获得了包括理想、合众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客户,东风日产等合资客户的供应商认证;作为汽车行业TIER2,获得了包括日本领先管路系统供应商三樱公司、全球头部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和汽车油箱供应商英瑞杰等供应商体系认证,完成了公司在全球前三大油箱企业的客户布局;作为非汽车液冷热管理系统应用的供应商,完成了国内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海博思创、采日能源的正式审核,转向全面业务合作阶段。

问题7:2023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收入占比?

答:新能源占比约43%,包括一定比例的插混车型燃油管路收入、增程器配套管路收入。其中一半以上是热管理系统管路和连接件以及电气系统的注塑件产品,剩余部分为插混车型燃油和蒸发管路的收入。

问题8:公司在非乘用车领域,储能、充换电设备等产品的收入情况?

答:据不完全统计,公司2023年非乘用车收入应在15%以上,主要来自于长安、五菱、赛力斯(原东风小康品牌)、江铃、奇瑞商用车等客户的微车和轻型商用车,以及少量重卡和工程车辆。非车业务比例较少,主要是与电池厂和储能系统集成商进行合作,但收入较低。未来公司的非车热管理产品会主要面向移动式储能、大型储能或充电站以及新型“光储充放换”一体化储能站发展方向,不断拓展新产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问题9:公司目前的行业市占率?

答:由于公司主要客户是自主品牌整车制造商,产品单车价值较合资车型更低。据初步推测,从产品价值上看,公司占6%-7%;从产品数量和覆盖车型的装车量上看,公司应在10%以上。

问题10:公司目前产能及其利用率情况?

答:公司目前产能充足,由于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至新的区域,重庆一工厂近期进行了产能升级,注塑车间设备升级和扩容也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并提升了中大型塑料覆盖件、结构件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加上预期在2024年投入使用的江苏溧阳的过渡工厂,能够满足今年增长所需产能要求。伴随设备投入加大,产能会进一步提升,2023年主要产品产能同比增长35%以上,与订单数量基本同步,目前利用率为84.56%。

问题11:公司溧阳项目及其他扩产项目情况?

答:公司于2023年完成了募投项目工厂的主要产能建设及对应客户的工厂审核;完成了溧阳项目过渡工厂的内部改造与装修,以及辅助设备的安装调试;对公司原自有工厂和汽车零部件子公司的注塑及装配车间进行了一系列扩容改造,增加了有效生产面积和设备投入。2024年,公司将持续推进募投工厂的生产线完善,溧阳过渡工厂的顺利投产,自建管路系统工厂的开工建设等工作。

问题12:公司有无海外建厂的考虑?

答:随着国内主要乘用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及储能和光伏充电设备行业加快海外建厂运营的节奏,会产生大量当地配套需求,部分未转移产能到海外的产业链也会产生出口贸易的需求。公司将针对海外市场进行提前调研,研究目的地商业环境、政策法规、产品认证以及出口贸易事务等情况,并加大客户出口车型或全球同步车型的产品项目储备,适时做出不限于海外派驻、当地运营或当地建厂等经营决策。公司的投资考察团队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和泰国等国家进行过相关调研工作,亦拜访了当地汽车产业链和中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了解了相关的投资建厂和项目配套情况,公司将持续跟进后续事宜。

问题13:请问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参与情况?

答:就公司与行业交流学习的情况来看,目前纯固态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有硫化物、聚合物和氧化物等。由于材料的活性问题依然存在单位放电功率和充电速度不足,尚未完全达到商用化标准。目前已发布车型的固态电池主要是技术日渐成熟的带有隔膜的半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明显高于磷酸铁锂电池但成本会更高;能量密度略高于最好的三元锂电池,但批量后成本会有更大的下降空间,经一定迭代后成本会低于目前的三元锂电池,已经具有较好的商业化价值。与现有的主流锂电池技术相比性能和成本等方面各有长短,更类似田忌赛马的关系而非颠覆性创新。对公司产品而言,半固态电池包的设计与现有产品接近,而纯固态电池工作温度较高,对温控(比如加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冷板、液冷管路等相关产品的价值提升。因此公司的相关产品可应用在搭载固态电池的电池包方案中。

问题14:公司有无产品运用到低空经济领域?

答:公司目前未有相关产品。

本次活动不涉及应披露的重大信息。
AI总结
1. 产能信息与产能释放进度分析:
   - 公司目前的产能充足,重庆一工厂进行了产能升级,注塑车间设备升级和扩容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
   - 2023年主要产品产能同比增长35%以上,与订单数量基本同步,利用率为84.56%。
   - 溧阳过渡工厂预计在2024年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产能。

2. 未来增长点:
   -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储能、氢能和热管理系统等产品。
   - 非乘用车领域的移动式储能、大型储能或充电站以及新型“光储充放换”一体化储能站。
   - 半固态电池包的设计与现有产品接近,纯固态电池对温控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公司相关产品的价值提升。

3. 竞争情况与国产替代空间:
   - 国内竞争加剧,但公司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推进国产化替代材料认证工作、提升外购关键零件自制率来降低成本。
   - 国外市场存在出口贸易需求,公司考虑海外建厂以满足当地配套需求。

4. 行业景气情况:
   - 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向上势头,国7标准的实施将带来燃油车产品技术升级的机会。
   - 储能和光伏充电设备行业加快海外建厂运营,为公司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5. 销售情况:
   - 国内销售稳定,前5大客户结构和排名变化不大,新增了大量优质汽车及非汽车行业客户。
   - 海外销售正在考虑,已有投资考察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和泰国等国家进行调研。

6. 成本控制:
   -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分摊固定费用,提升内部运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 推进国产化替代材料认证工作,提升外购关键零件自制率。

7. 商业模式:
   - 作为汽车行业TIER1和TIER2供应商,公司与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 在非汽车领域,公司与电池厂和储能系统集成商合作,拓展新产品和优化产品结构。

8. 坏账情况:
   - 调研记录中未提及坏账情况,但提到了应收款项融资增加,这可能需要关注。

9. 研发投入和进度:
   - 研发费用增加主要是由于新增技术人员和研发新产品。
   - 公司正在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力度,包括储能、氢能和热管理系统等。

10. 产品名称与原材料:
   - 产品包括热管理系统管路和连接件、电气系统的注塑件、燃油和蒸发管路等。
   - 原材料涉及塑料覆盖件、结构件等,公司正在推进国产化替代材料的认证工作。

11. 题材:
   - 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热管理系统、非乘用车领域的移动式储能和充电站。

优势:
   - 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有明确的增长点。
   - 与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 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和非汽车领域的业务。

劣势:
   - 毛利率和净利下降,面临价格压力和成本控制挑战。
   - 应收款项融资增加可能带来现金流压力。

风险点:
   - 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 海外建厂的不确定性和相关风险。
   - 技术迭代速度快,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以保持竞争力。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公司未来一年的业绩预期需谨慎乐观,需要关注其在成本控制、市场拓展、产品研发和海外布局等方面的实际进展。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