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04-14 | 晶盛机电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1.15 | 2.62 | 2.05% | 446.55亿 | 1.7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14.34% | 7.55% | -33.96% | -15.76% | 22.38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5.57% | 32.24% | 22.38% | 19.64% | 51.50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0.45 | 8.64 | 75.23 | 7.04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438.45 | 58.32 | 45.80% | -0.01% | 36.80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6.25亿 | 24.19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上海弘尚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盛(亚洲)有限公司,惠理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亚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远信(珠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红杉资本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上海开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睿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LMRPartnersLimited,上海朴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横琴智合远见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百达世瑞(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昭华基金,Comgest Far East Limited,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夏财富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嘉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诺铂远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泓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泾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毕盛(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马拉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逐光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守正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联创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双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禹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开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苏州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云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甬兴证券有限公司,百川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鸿运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东亚联丰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弘毅远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冰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远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青桥资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天候私募证券基金投资管理(珠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敦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盘京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铸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碧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金股证券投资咨询广东有限公司,汇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明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溪牛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凯基证券亚洲有限公司,深圳市国晖投资有限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富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南棕榈湾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嘉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市东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太平国发(苏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同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域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金鹫资本管理(广州)有限公司,汇安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雷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富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天毅资本,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果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鸿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长江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永安国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张家港高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兰馨亚洲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创富兆业金融管理有限公司,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晨燕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相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源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双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苏州正源信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名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君义振华(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世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FOUNTAINBRIDGE CAPITAL LIMITED,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博裕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固禾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瓴仁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天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乾锦豪(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恒诚拓新投资公司,上海峰岚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常春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禾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永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保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西安清善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景林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圆方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领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橡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慎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Acuity Knowledge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百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元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Daiwa(Shanghai)CorporateStrategicAdvisoryCo.Ltd.,天津华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弘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先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湖南八零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唐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联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群益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复通(山东)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华兴益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泓睿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调研详情 |
1、公司2023年业绩情况? 答:2023年,公司继续贯彻“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的发展战略,持续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各材料业务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国际化市场开拓,大力加强供应链保障,全面提升组织管理效能,逐步实现由光伏行业高速增长向多业态并举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转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8,318.57万元,同比增长69.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751.41万元,同比增长55.85%。 2、如何看待光伏行业的发展? 答:近年来,世界多国相继出台能源政策,积极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步伐,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2023年,随着上游硅料价格的持续下降,带动产业链成本迅速下降,光伏发电的经济型进一步增强,在各国能源政策及行业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全球光伏行业将保持持续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390GW,同比增长69.56%;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2%,继续位居全球首位。IEA预测,到2028年,中国将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60%。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和规模上持续加强其在全球的核心竞争优势。 3、请问公司半导体装备有何进展? 答:在半导体大硅片设备端,公司产品在8-12英寸晶体生长、切片、研磨、减薄、抛光、外延等制造环节已实现全覆盖和销售,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功率半导体设备端,公司继单片式、双片式6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实现批量销售后,成功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英寸单片式和双片式碳化硅外延生长设备,以及6-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和外延片的光学量测设备;同时公司基于产业链延伸,开发出了应用于8-12英寸晶圆及封装端的减薄设备、外延设备、LPCVD设备、ALD设备等。 4、请问公司光伏设备的布局情况? 答:光伏设备领域,公司是国内技术、规模双领先的光伏设备供应商,已在硅片端、电池端以及组件端布局核心产品体系。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被工信部评为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全自动单晶炉系列产品被四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持续引领行业新产品技术迭代,继G12技术路线的长晶及加工设备之后,推出环线切割机、脱胶插片清洗一体机以及硅片分选装盒一体机等高度智能化的创新型产品,通过高度集成的自动化为客户提升效率和良率,实现降本增效。基于下游更高转换效率需求,推出基于N型产品的第五代单晶炉,将超导磁场技术导入光伏领域,彻底打开了低氧N型晶体生长的工艺窗口,给N型电池效率再次逼近理论极限带来可能。在电池环节开发了兼容BC和TOPCon工艺的管式PECVD、LPCVD、扩散、退火、单腔室多舟ALD和舟干清洗等设备,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工艺实现竞争的差异化。在组件环节强化了叠瓦组件的整线设备供应能力。在智能化领域,公司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实现装备链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聚焦未来工厂的产业数字大脑及智能制造基地融合,为客户提供基于差异化竞争的智能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5、公司保持业内领先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答:2023年,公司在核心技术、品牌、制造、人才、组织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整体提升,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和对客户需求深度挖掘的双轮驱动模式实施研发创新,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以确保公司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全球化的品牌影响力,公司自创建以来,通过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在半导体和光伏产业领域高端客户群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声誉;人才优势,公司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硕士为核心的研发与管理团队,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以及省级重点研究院等科研人才平台,以及一支专业化程度高、应用经验丰富、执行力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这些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进行持续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基石;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组织能力,公司始终坚持以“打造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先企业,发展绿色智能高科技制造产业”为企业使命,贯彻“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的发展战略,围绕“坦诚乐观、忠诚奉献、奋斗为本、成就伙伴、开拓创新、共铸辉煌”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及组织;先进制造和质量管理能力,公司设备制造实施“稳健批量”和“柔性快速”双模制造管理模式,持续强化精益生产管理,打造高效率的生产制造过程和装配零缺陷的产品交付能力。 6、请问公司的研发投入与研发团队情况如何? 答: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114,539.52万元,同比增长43.83%。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有有效专利914项,其中发明专利172项(含国际专利7项)。 公司积极推进研发平台的搭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半导体设备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半导体装备精密零部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外国专家工作站、工业4.0方向的浙江省省级重点研究院、浙江省晶盛机电晶体生长装备研究院、浙江省半导体智能制造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半导体材料生长加工装备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同时,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多个专业研究所和实验室。 7、请问公司材料板块进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基于多年的晶体材料生长及加工技术和工艺积累,在泛半导体领域积极布局新材料业务。使用自主研发的材料制备及加工设备,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打造高品质材料核心竞争力,逐步发展了高纯石英坩埚、蓝宝石材料、碳化硅材料、以及金刚线等具有广阔应用场景的材料业务。 公司成功掌握国际领先的超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并实现300Kg级及以上蓝宝石晶体、4英寸及以上尺寸蓝宝石晶片的规模化量产,实现技术和规模双领先。公司掌握6-8英寸碳化硅材料的生长及加工技术,并建设实施年产25万片6英寸及5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产业化项目,加速推进大尺寸碳化硅衬底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公司研发高纯石英坩埚、钨丝金刚线等产品,通过和核心耗材联合创新方式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对半导体阀门、磁流体、专用风机、尾气处理装置等核心零部件进行研发,并建设规模化产能,自主解决部分设备零部件的供应链短板。 8、如何看待碳化硅衬底行业的未来发展? 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具有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高热导率、高抗辐射能力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根据Yole数据显示,2022年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为19.7亿美元,其中导电型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17.9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导电型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6.9亿美元,年化增速达到30.12%。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逆变器等领域的蓬勃发展驱动下,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快速提升。近年来,国内碳化硅产业链在政策支持和资本大力投入下快速发展,6英寸衬底材料产能和效率快速提升,规模化生产成本快速下降,8英寸衬底的技术和工艺也取得突破,逐步实现小批量量产。随着产业链生态的不断完善,在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国内碳化硅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
AI总结 |
1. 产能信息及产能释放进度分析: - 公司在光伏设备领域继续保持技术与规模的领先地位,并且在硅片、电池和组件端布局了核心产品体系。公司推出了多款创新型产品,如环线切割机、脱胶插片清洗一体机等,这些产品的推出表明公司在产能释放上正逐步实现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 - 公司在半导体装备方面实现了8-12英寸晶体生长、切片等制造环节的全覆盖和销售,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示公司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的产能正在稳步释放。 2. 未来增长点总结: - 公司未来增长点在于光伏行业的持续增长,以及半导体装备和新材料业务的拓展。特别是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和全球能源转型,光伏产业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3. 竞争情况与国产替代空间分析: - 国内竞争情况:根据调研内容,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大幅增长,表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公司作为技术、规模双领先的供应商,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 - 国际竞争情况:公司正在推进国际化市场开拓,面临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 国产替代空间:随着国内碳化硅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国产替代的空间正在扩大,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4. 行业景气情况分析: - 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均显示出较高的景气度。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和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均大幅增长,表明光伏行业景气度高。同时,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预计将快速增长,半导体行业同样具有较高的景气度。 5. 销售情况分析: - 国内销售情况:公司在国内光伏设备市场具有领先地位,且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大幅增长,表明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有望继续增长。 - 海外销售情况:公司正在加强国际化市场开拓,虽然面临国际竞争对手,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海外销售。 6. 成本控制分析: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如推出高度集成的自动化产品提升效率和良率。同时,公司实施“稳健批量”和“柔性快速”的双模制造管理模式,强化精益生产管理,有助于控制成本。 7. 商业模式分析: - 公司的商业模式包括提供高端光伏设备和半导体装备,以及开发新材料业务。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提升竞争力。 8. 坏账情况分析: - 调研记录中未提及坏账情况,因此无法进行分析。 9. 研发投入和进度分析: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大幅增长,拥有多项有效专利,显示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和进度积极。公司通过搭建多个研发平台和研究所,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10. 产品名称及依赖原材料提取: - 产品名称: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环线切割机、脱胶插片清洗一体机、第五代单晶炉、管式PECVD、LPCVD、扩散、退火、单腔室多舟ALD、舟干清洗设备、叠瓦组件整线设备等。 - 依赖原材料:硅料、蓝宝石晶体、碳化硅材料、高纯石英坩埚、钨丝金刚线等。 11. 题材分析: - 公司的题材包括光伏产业、半导体装备、新材料业务、智能制造和自动化、国际化市场开拓等。 优势、劣势与风险点: - 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全球化品牌影响力和人才优势,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组织能力。 - 劣势:调研记录中未提及明显的劣势,但需注意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 风险点: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的速度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未来一年业绩预期: -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的推动下,预计公司未来一年的业绩将保持增长。然而,需要关注原材料成本、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等因素,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态势,这些都可能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