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泰来2024-04-15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璞泰来2024-04-15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04-15 璞泰来 - 公司现场接待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28.35 2.34 0.69% 431.28亿 2.95%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9.62% -15.81% 17.31% -23.97% 14.70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9.09% 28.27% 14.70% 12.89% 28.63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1.38 9.92 86.82 1.80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416.47 96.02 54.27% 0.03% 15.95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12.04亿 102.32亿 2024-09-30 - -
参与机构
东吴证券,光合未来,上海复胜,国君资管,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鹏扬基金,准锦投资,恒越基金,博恩资产,睿远基金,华福证券,长江养老,银华基金,博裕资本,胤胜资产,财通证券,冲积资产,交银施罗德,山西证券
调研详情
1、从公司资产减值的情况上来看,是否已经基本完成减值风险的释放了?请问公司如何展望2024年的负极单位盈利恢复情况?
答: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较快,打破了原有的供求平衡,锂离子电池各细分业务市场均面临阶段性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滑的挑战。2023年全年,公司负极材料的高价库存消纳较慢并经历了较大的减值,到2023年第四季度,存货减值风险已经基本完成消纳。
公司认为,随着部分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已逐步导入,负极业务单位盈利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整体预计将呈现逐季向好的趋势。
2、前段时间部分电池厂给负极厂涨价,请问公司如何看待?
答:公司认为,整体负极材料行业的供给仍然较为充足,多数负极材料企业仍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此前行业非理性竞争和客户降价导致部分负极材料产品价格下滑幅度较大,但该情形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也不利于产业链的稳定。目前,部分负极材料产品的价格上涨,能够部分缓解负极材料企业的盈利压力,但行业整体仍处于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状态,在未来行业格局中具备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产能布局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机遇。
3、市场预期快充负极占比将持续提升,公司是否具备相应的产能安排?公司认为负极原材料石油焦是否会出现紧缺?公司认为石油焦那个是否会出现上涨?
答:公司认为,快充负极是未来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公司拥有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碳化产能,能够充分、迅速的响应客户需求。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石油焦价格的上涨幅度有限,石油焦的行业供给仍然较为充足,因此公司认为原材料石油焦短期内不存在大幅上涨的条件。
4、公司如何展望2024年负极材料的价格走势?
答:目前的负极材料行业的价格水平已经达到了行业极限,过低的价格不利于长期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公司认为短期内负极材料市场价格继续下行的概率不大。随着公司四川紫宸一体化先进产能的逐步建成投产,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将形成良好的成本改善。
5、公司如何看待负极材料行业名义产能和实际产能?
答:当前负极行业产能统计多数为名义产能,并未考虑到负极材料产能的分期投放节奏和企业实际形成的生产能力情况;因此负极材料行业实际产能其实低于统计的名义产能。
另一方面,前期跨界进入负极材料行业的企业,目前因产品认证时间长、稳定供应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等因素,较难形成行业有效竞争力,且2023年负极材料价格已逼近行业极限,行业多数企业已出现亏损情形,由于盈利减少和融资收紧,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速度已大幅放缓。
公司认为,未来负极材料行业将随着行业劣势产能的逐步淘汰和下游需求的逐步回暖,而重新回到供求平衡的状态。
6、在一季度的基础上,公司如何展望二季度或者全年的各业务线条发展情况?
答:总体而言,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整体仍继续保持增长,行业普遍认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仍将保持20%左右的需求增速。目前,二季度各业务线条的排产情况整体相较于一季度已有所提升;公司作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上游头部企业,有充分信心在2024年保持稳健的增长。
7、公司如何看待一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的情况?
答:2024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为-13.60亿元,主要系2023年以来,公司下游客户亿票据回款的比例增加,行业内以票据进行结算的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因此公司也相应提高了与供应商的票据结算占比。因此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票据流量净额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7.82亿元。
8、公司基膜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答:目前公司四川卓勤基膜产线已完成下游主要客户的产品认证并实现批量供应,2024年第二季度起将逐步放量,同时四川卓勤二期将逐步开启新产线安装调试,预计到年底逐步建成投产。公司新建基膜产线的幅宽、车速、自动化程度具有领先优势,基膜产品将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力。
9、公司基膜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目前进度如何?
答:目前拉伸和萃取环节的样机开发已完成,即将处于上线调试阶段。公司也正在推进研发的下一代国产基膜生产设备的产能目标为2亿㎡/线/年以上,单位投资金额将有望实现进一步下降。
10、公司复合集流体业务是否有出货目标?
答:目前,复合铝箔产品已经在消费领域实现小批量销售,复合铜箔有望在下半年实现量产,公司2024年复合集流体业务的量不会太大。预计复合集流体业务未来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产能安排方面,公司已经完成相应的基础建设工作,预计2024年将逐步建成投产并根据客户需求分阶段形成相应产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AI总结
1. 产能信息与产能释放进度:
   - 公司负极材料的高价库存消纳较慢,但到2023年第四季度,存货减值风险已经基本完成消纳。
   - 公司四川紫宸一体化先进产能正在逐步建成投产,预计将改善成本结构。
   - 公司拥有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碳化产能,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
   - 公司四川卓勤基膜产线已完成产品认证并实现批量供应,预计第二季度起将逐步放量。
   - 复合集流体业务预计2024年将逐步建成投产。

   优势:产能规模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劣势与风险点:前期库存消纳慢,可能导致资金占用和减值风险。

2. 新的增长点:
   - 快充负极材料的发展。
   - 基膜业务的逐步放量和新产线的建成投产。
   - 复合集流体业务的快速发展趋势。

   优势: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可能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劣势与风险点: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竞争情况不确定。

3. 国内和国外竞争情况、竞争对手及国产替代空间:
   - 行业产能扩张快,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滑。
   - 行业整体仍处于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状态,但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机遇。
   - 国产基膜生产设备的研发和产能目标显示国产替代正在进行中。

   优势:头部企业可能通过差异化产品和技术创新获得优势;劣势与风险点:价格竞争可能导致利润压缩。

4. 行业景气情况:
   - 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 负极材料行业价格已达到行业极限,未来价格下行概率不大。

   优势:行业整体需求仍在增长;劣势与风险点:增速放缓和价格压力可能影响盈利能力。

5. 销售情况:
   - 公司作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上游头部企业,对2024年保持稳健增长有信心。
   - 基膜业务已实现批量供应,预计将逐步放量。

   优势:已有客户基础和产品认证;劣势与风险点: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持续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努力。

6. 成本控制:
   - 公司通过一体化先进产能的建成投产来改善成本结构。
   - 新建基膜产线的幅宽、车速、自动化程度具有领先优势,预计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力。

   优势:通过技术改进和产能优化降低成本;劣势与风险点: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成本控制。

7. 商业模式: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布局来维持竞争优势。
   - 通过产品认证和批量供应来稳定收入来源。

   优势:创新驱动和市场导向的商业模式;劣势与风险点: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适应能力。

8. 坏账情况:
   - 调研中未明确提及坏账情况,但提到下游客户以票据回款的比例增加,可能需要关注票据结算的风险。

9. 研发投入和进度、规划:
   - 公司正在推进国产基膜生产设备的样机开发和上线调试。
   - 复合集流体业务正在逐步建成投产,并预计未来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优势: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劣势与风险点: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和市场接受度存在不确定性。

10. 产品名称及依赖的原材料:
   - 产品:负极材料、基膜、复合集流体(复合铝箔、复合铜箔)。
   - 原材料:石油焦。

   优势:产品线多样化,覆盖多个市场需求;劣势与风险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稳定性对成本和生产有影响。

11. 题材:
   - 新能源材料。
   - 快充技术。
   - 国产替代。

   优势:符合当前市场热点和政策支持方向;劣势与风险点:市场热点变化快,需要持续关注行业动态。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未来一年的业绩预期应保持谨慎乐观。虽然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能布局方面具有优势,但行业竞争加剧、价格压力和原材料成本波动等因素可能对业绩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