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04-24 | 川宁生物 | - | 业绩交流会,业绩说明会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9.53 | 3.55 | 1.86% | 268.82亿 | 1.9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8.31% | 24.43% | 24.20% | 68.07% | 24.14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35.82% | 37.11% | 24.14% | 24.56% | 15.96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0.44 | 3.70 | 70.93 | 4.01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21.47 | 53.87 | 28.07% | 0.02% | 13.08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18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18.86亿 | 2024-09-30 | 预计:净利润136000-145000 | 本报告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1、2024年公司头孢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上涨,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2、2024年公司工艺技术不断提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本期净利润同比上升。3、2024年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减少,利息支出同比下降。 |
参与机构 |
国投证券,青岛双木投资管理,西南证券,上海恒复投资管理,天风证券,国都证券,Tairen Capital,国盛证券,深圳中天汇富基金,天弘基金,上海原泽私募基金管理,平安证券,网上全体投资者,尚石投资管理,中信建投证券,山西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远信(珠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盟洋投资管理,中金公司,太平洋证券,民生证券,中信证券,北京诚盛投资管理,嘉实基金,鸿运私募基金管理,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Limited,浦银安盛 |
调研详情 |
1、青霉素中间体和头孢中间体24年价格趋势预期? 答:目前市场情况是:(1)国际形势导致国际对抗生素的需求有所增加;(2)中国老龄化现象严重;(3)抗生素已从滥用变为合理使用,已经成为目前医疗刚需;(4)抗生素的市场原本每年就会有一个4%左右的增长,根据目前市场格局,行业内企业会消化吸收;(5)截止日前,没有新的产能进入抗生素领域,并且国家已经将青霉素和头孢加入国家限制性产能。综上所述,预计青霉素中间体和头孢中间体2024年的价格会有一定的增长。 2、目前土地流转情况?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情况? 答:截止2024年4月流转土地近八万亩,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的工作。 2023年与2022年对比,公司无停产影响,整体生产效率均有所提高,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有所降低。其次,公司每季度环比销售收入均在增加,成本均有所下降,进而体现出公司的工艺也在不断提高,与同行业相比具有竞争优势。 3、上海研究院研发团队配备情况,后续大吨位产品储备展望? 答:上海研究院目前共有近百名员工,其中80%都为研究人员。预计7月会有20多位校招博士、硕士到岗,研发人员比例将达到85%。2024年公司计划主要以化妆品原料和保健品原料的开发为主,并持续升级已交付产品的菌种,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中期产品主要聚焦量大和产值高的产品研发,并已在如下几个领域进行布局: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新材料单体等;同时,以前期开发的产品菌种作为平台,进一步引入新的代谢途径来打造产品系列,构筑成本优势,从而在相关领域形成类似抗生素中间体一样的头部供应商地位。 4、合成生物学产品收入体量以及未来2年的收入预期?头孢类原料药的价格趋势和竞争格局? 答: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来看,合成生物学产品已经形成了部分收入,但2024年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会有一个产能爬坡期,公司会积极拓展合成生物学产品市场,加快公司合成生物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同时积极推进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的产能释放,不断加大合成生物学产品的收入占比。 头孢类中间体的价格从2023年数据显示,已经触底反弹,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现已小幅回暖,目前来看行业中没有新进产能,国家将其列为限制性产能后,增加了入行的门槛,竞争格局相对比较稳定,现阶段公司在头孢产品的供应方面已经逐渐恢复,公司会根据市场的实时反馈,积极调整头孢的产能及销售。 5、请问公司医用PHA产品下游应用场景情况,公司如何看待未来PHA材料成本下降促进下游大规模应用及替代传统材料的趋势?除过目前的2000吨产能规划之外,后续是否会有扩展的计划? 答:医疗领域是PHA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P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和医药包装材料的制造。例如,PHA可以用于制作外科缝线、骨修复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等,在这些应用中,PHA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出材料的需求,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我们对PHA产品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对PHA产品的概述、市场需求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我们发现PHA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PHA产品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公司会根据PHA生产并投放市场后的反映情况,确定PHA产品的市场优势,确定公司的成本优势,和微构工场一起利用现有川宁生物的生产优势、微构工场的技术开发优势,共同推进PHA项目,最终确定是否进行建设大规模的PHA生产线。 6、请问公司今年各项费用端如何规划预期?毛利率水平是否会继续提升? 答:公司会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增加票据融资,减少有息负债规模及借款利率,减少财务费用支出,增加利润。 成本端:(1)公司会努力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包括发酵水平和提取收率的提升。(2)原辅料成本方面,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降低物料成本,进而在成本端提高毛利水平。 7、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新产品的未来商业化布局? 答:公司已在2023年在伊犁巩留县投资建设“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可年产红没药醇300吨、5-羟基色氨酸300吨、麦角硫因0.5吨、依克多因10吨、红景天苷5吨、诺卡酮10吨、褪黑素50吨、植物鞘氨醇500吨及其他原料的柔性生产基地。现在红没药醇和5-羟基色氨酸已经量产,麦角硫因预计今年生产。市场商业化模式: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还是会暂时采用代理商的模式,麦角硫因等其他产品会积极开发下游市场和客户。 8、请问公司2024年在AI赋能方面预计获得的进展? 答:目前公司已经将大量的生产数据提供给金珵科技,并且AI模型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智能化改进方案,并且根据数据进行专业模型建设,目前已经在公司进行验证,现阶段在工艺改进方面效果暂未有显著的提升,但在改进思路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想法。现在AI还在不断学习,AI迭代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会根据AI的迭代和发展不断的进行实验,我们期待AI会给我们发酵领域带来长足的进步。 在研究院方面,AI对关键酶的构建、酶的活性和研发效率上均有明显的提升,我们后续会继续加大模型的构建,希望利用AI从前端对研发的帮助,延展到后续对发酵生产工艺的全面赋能。 9、公司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肌醇等产品预计产能投产和销售时间?合成生物学后续布局的重点品种介绍?未来2-3年的合作及投资规划? 答:5-羟基色氨酸、肌醇、麦角硫因等项目预计今年能够投产并形成收入。上海研究院按计划每年2-3个自研新产品的小试工艺包交付川宁生物中试。在短期项目上,2024年公司计划主要以化妆品原料和保健品原料的开发为主,并持续升级已交付产品的菌种,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中期产品主要聚焦量大和产值高的产品研发,并已在如下几个领域进行布局: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新材料单体等;同时,以前期开发的产品菌种作为平台,进一步引入新的代谢途径来打造产品系列,构筑成本优势,从而在相关领域形成类似抗生素中间体一样的头部供应商地位。 |
AI总结 |
根据提供的调研记录,以下是对该公司的分析: 1. **产能信息及释放进度**: - 截止2024年4月,公司流转土地近八万亩,正在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 2023年与2022年相比,生产效率提高,单位成本降低。 - 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在2024年有产能爬坡期,公司计划加快市场拓展和产能释放。 2. **未来新的增长点**: - 化妆品原料和保健品原料的开发。 - 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新材料单体等产品研发。 - PHA产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外科缝线、骨修复材料等。 3. **国内外竞争情况及国产替代空间**: - 抗生素需求增加,市场每年有4%左右的增长。 - 国家限制性产能政策增加了入行门槛,竞争格局稳定。 - 国产替代空间存在,特别是在抗生素中间体领域。 4. **行业景气情况**: - 抗生素市场刚需,价格预计会有一定增长。 - 合成生物学产品市场正在拓展,有增长潜力。 5. **销售情况**: - 每季度环比销售收入增加,成本下降。 - 合成生物学产品已有部分收入,计划加快国际市场步伐。 6. **成本控制**: -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 优化融资结构,减少财务费用。 7. **产品定价能力**: - 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头孢产能及销售策略。 8. **商业模式**: - 利用研发优势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 代理商模式与直接开发下游市场和客户并存。 9. **坏账情况**: - 调研记录中未提及坏账情况。 10. **研发投入和进度**: - 上海研究院研发人员比例高,计划持续升级产品菌种。 - AI技术应用于研发和生产工艺改进。 11. **护城河**: - 研发优势,高比例的研发人员。 - 生产效率和工艺提升,成本控制。 12. **产品名称及原材料依赖**: - 青霉素中间体、头孢中间体、PHA、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 - 依赖原材料的具体信息未在调研记录中提及。 13. **题材**: - 抗生素、合成生物学、PHA生物降解材料等。 - 优势:研发能力强,产品线丰富,市场潜力大。 - 劣势:AI技术应用尚未显著提升工艺改进。 - 风险点: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波动。 14. **分红情况及计划**: - 调研记录中未提及分红情况。 **未来一年业绩预期**: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公司在抗生素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以及对PHA材料的看好,预计未来一年业绩有望增长。但需注意AI技术应用的进展和市场反馈,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对于调研中提到的规划和预期,应保持谨慎态度,关注实际执行情况。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