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2024-05-0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光启技术2024-05-0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05-08 光启技术 - 线上投资者交流会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65.78 4.57 - 406.79亿 1.76%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3.04% 3.04% 34.88% 34.88% 42.29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49.64% 49.64% 42.29% 42.29% 1.59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0.35 12.12 55.47 1163.12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51.69 377.04 8.27% 1.14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5.02亿 0.08亿 2024-03-31 - -
参与机构
兴业证券,个人投资者,华泰证券,浙商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阿尔法基金,中航证券,中泰证券,太平洋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国盛证券
调研详情
公司董事长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公司2023年度及2024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及公司的经营战略。公司业绩连续5年创新高,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5.83亿元,同比增长54.9%。公司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在过去十年里成功实现四次超材料技术的创新与迭代,2024年一季度第四代超材料已进入批产状态。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3.04%;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超材料业务收入为3.20亿元,同比增长32.1%。公司于2023年9月剥离原汽车零部件业务,一季度已无相关业务的营业收入。

公司核心的经营战略为“1+7+N”战略理念。公司以超材料为核心,构建了超材料技术七大能力平台,并将全面赋能先进制造业。公司在构建超材料全产业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包括超级计算能力平台、超材料微电子能力平台、先进复合材料及制造能力平台、高分子功能材料能力平台、高精密机加能力平台、微波射频天馈系统能力平台及先进检验检测能力平台在内的7大能力平台,可为多个先进制造行业提供方案定制、产品制造及技术服务三大赋能方向。在飞机制造领域,可为飞机装备提供结构力学承载、电磁调制、雷击防护、机体防护等多重功能的新型功能结构产品;在电子装备领域,可在多频段上实现更高的增益和更好的方向性,显著提高电子装备的性能。对复杂电子系统的电磁空间辐射散射性能进行诊断、检测;在无人机领域,可为无人机提供射频综合设计、机体结构设计、结构强度仿真、电磁性能仿真以及试验测试能力等,有效减轻飞行器的重量,增强其安全性和多功能性;在舰艇制造领域,可实现满足海洋耐用环境的超材料产品,有效解决电磁兼容、电磁干扰以及遮挡等问题,对舰艇装备进行关键性能提升;在智能汽车领域,采用开创性的试验方法,在紧缩场内精准测量通信发射和接收能力,可有效测试智能汽车整车OTA的各项有缘指标。

在公司治理方面,公司原创了一整套全数字化系统,全面实现了企业的数字化和编码化运营管理。对制造流程、工序、工步、研发产品、研发节点、供应链条目以及员工实时的绩效管理、月度激励、工艺纪律、干部选拔轮动等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工作。

另外,公司就投资者主要关注的问题进行答复,主要问题如下:

1.公司2023年对第一名客户销售10.02亿元,较2022年对第一名客户销售金额增长54.9%,销售额增长是否是应用产品种类增加所带来的?

答:第一名客户的销售金额增长部分来源于对客户原有交付产品的交付量增长,部分来源于新增交付产品的应用,金额方面各占50%。

2.此前公告,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于2024年3月15日与某客户签署了《采购商务合同》,将向该客户提供超材料结构件产品,合同含税金额为6.60亿元人民币。此外近期还与相关客户签订了合计5979.63万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请展望后续订单需求的持续性如何,与2023年相比增长态势如何?

答:公司一季度披露的新签订合同金额约7.2亿。从行业内使用超材料产品进行赋能的情况来看,订单需求是在持续加速的,公司新签订的合同也有很多来自于新增赋能的产品。随着行业内客户使用超材料产品广泛度的提升,将会有更多装备进入到超材料赋能范围内,公司相关的合同和订单将会持续增长,将在定期报告里披露订单的相关情况。

3.2023年报披露,公司顺利完成了客户阶段性的研制任务,公司加大自有资金研发投入,主动承担科研任务,公司尚有10个主要在研项目,部分项目正在进行样件制备交付。请教从在研项目到未来投入生产大概的周期?

答:公司目前共有十大类在研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众多子项目,全部同时集中化、高效率地运营和推进。在过去的十年中,公司经历的在研项目最长研制周期为七年,较短研制周期一般为一至两年。随着超材料工业级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研制周期将会越来越短,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

4.问:2023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光启超材料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开展汽车整车天线OTA性能测试的对外检测委托业务。公司开始向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服务目标包括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请教这两个领域测试市场的空间,公司的优势是什么?

答:公司在检验检测领域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目前公司具有多个大型紧缩场设备,并是国内唯二在该领域内取得了CNAS认证的单位;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与汽车检测领域的龙头企业:中汽中心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未来将参与制定该领域的国家标准,并申请相关的专利。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通常包含强制性检测和研发检测,强制性检测主要针对新车型。据工信部公告数据,新能源商用车型新增1145种,而新能源乘用车型新增184种,初步预计每年市场容量约为20亿元。

5.问:2023年光启超材料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净利润2.51亿元。光启超材料的收入中应该是有一部分对其他子公司的业务。请教今年以来光启超材料对外检测服务开展情况,毛利率如何?

答:公司在2023年7月份拿到CNAS认证,并陆续开展对外测试服务,面向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如中汽、HUAWEI等,毛利率约50-60%,与检测行业内相似类型企业相当。

6.二期产能满产后,产能能满足今年的订单吗,是否还有三期的规划?

答:目前基地二期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投产,总规划产能是一期的2.5倍。公司基地建设和产能应用步伐相匹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能规划,不排除扩充产能的可能。

7.请问公司汽车检测业务的进展情况,检测业务针对每辆车还是针对车型?

答:公司汽车检测业务是针对车型的检测。目前公司汽车检测业务进展顺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检测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第一辆国产知名品牌车即将进入紧缩场进行测试。8、请问公司此前披露的《采购商务合同》内涉及的相关产品的应用领域是什么,有什么优势?

答:公司上述合同涉及的相关产品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超材料功能结构产品主要具有结构向和电磁向两个主要功能。结构向功能主要包括装备的主承力结构功能、飞行结构功能等;电磁向功能主要使装备具备对信号调制的能力、雷击等电磁防护功能。因此,超材料功能结构产品与传统意义上不带电类的传统材料有所区别。

9、目前公司在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

答:公司是首个实现超材料技术产业化,并应用在尖端装备领域的企业,在超材料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领域具有开创性。其他技术与超材料的技术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公司有很多超材料产品为独家产品。

10、请问公司的七大能力平台有何应用?特别是在飞机领域。

答:公司首先构建了独有的超材料产业链体系,并在十年时间内建立了基于超材料技术的七大能力平台。随着超材料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下游客户变多,在此过程中部分客户就工业半成品提出需求。公司未来将向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包括工业成品、半成品、材料、数据分析、传感、测试服务等,进行全方位赋能。

11、公司超材料技术有怎样的垄断性,国际地位如何?

答:公司将超材料技术转化为工业级超材料产品,除了满足电磁学、光学、声学等基本的物理学层面需求外,还要满足装备的重量、力学、环境适应性、成本等一系列需求,难度是非常大的。超材料从整个学科创立到实现产业化经历了约20年时间,产业化速度相较其他领域相对较快,在世界范围内将超材料技术转化为工业级应用的公司凤毛麟角。

12、能否列举几个目前公司正在赋能的领域的案例?

答:目前公司在飞机制造、电子装备、无人机、舰艇制造及智能汽车领域已经产生了赋能。未来公司将关注更加多样的装备和行业,并努力实现对不同行业的赋能。

13、公司第四代超材料相较前三代超材料实现了哪些突破?

答:第四代超材料在关键性能指标上有跨数量级的提升;在重量上较之前代次降低一半;在应用范围上,材料制成更加灵活,产品系列更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级别和成本的需求,形成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14、公司目前共有几个大型紧缩场,未来有哪些其他领域的发展?

答:公司是国内唯二拥有CNAS检测资质的企业。目前正在投入使用的大型紧缩场有三个,未来将会有新的建设规划。公司检测服务的用户单位种类丰富,涵盖无人机、通信领域、汽车领域等,主要在检验检测和数据分析领域开展合作。

15、第四代超材料的成本相较前三代有何变化?

答:超材料在应用初期,率先应用在最尖端的装备领域、最重要的产品上。随着超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革新带来应用领域的拓宽,公司逐渐可以推出低成本、高性能的超材料产品,拥有相关产品的全套解决方案。

16、超材料和传统涂料相比有何优势?

答:超材料技术主要通过微纳光刻实现“人造分子结构”,进而编辑超越自然材料的“人造物质”,可实现材料的逆向设计,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对内部分子结构和外部属性进行编辑,从而实现对产品的电磁特性调制,与传统涂料在技术路径上有本质差别。

17、今年公司会不会参加珠海航展,还会带来新产品吗?

答:公司将参加本届珠海航展。公司在往年航展上,实现了从展出具体技术到展出具体系列产品的飞跃。今年,公司将展示对整个先进制造业的赋能成果。

18、公司超材料技术未来是否会拓展到电子领域?

答:电子领域的赋能是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赋能方向,公司在电子领域主要进行微波射频天馈系统、微波射频网络方面的工作,从而使装备实现对无线信号的处置和调制。整个领域增长速度非常快,未来将会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方向之一。

19、2023年超材料产品毛利率52.19%,同比减少2.62%,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请展望未来超材料产品的毛利率?

答:未来公司内部将不断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预期超材料产品的毛利率持续保持稳定范围内。

20、看到公司2023年的业绩表现非常不错,连续多年增长,但是经营活动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却大幅减少,请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为部分现金流入延迟,2024年一月份,公司收到客户款项(汇票及转账)共计5.28亿元。

21、国家今年大力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超材料作为21世纪黑科技,公司今年在赋能尖端航空结构件和汽车检测二方面之外,今年能争取再有一个两个领域的赋能吗?比如说飞机领域。

答:公司对于飞机制造领域的赋能是全方位的,多年来也积累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来看,各个类型的航空器都需要用到超材料的赋能。

22、检测板块营收目标多少?

答:汽车天线性能检测是全新的赛道,目前该检测领域的行业标准还在制定中。公司初步测算,汽车检测业务的整体市场规模每年约为20亿。23、公司在赋能低空经济方面有哪些可能性?

答:公司超材料产品一直以来都有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在飞机制造相关领域的赋能时间久,经验丰富。未来,公司产品在无人驾驶和相对低速的航空器上都可能有应用,公司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具性价比的超材料产品。

24、公司七个板块的营收分别是多少?

答:在复杂装备制造领域里,无法通过单一边界或单一技术来解决装备的所有需求,需要将七个能力平台综合起来整体提供服务。因此公司没有按照七个能力平台分别计算营收。

25、怎么看待目前有媒体报道中国科研院所在等离子体隐身上的重大突破,对超材料结构件隐身未来应用的影响

答:等离子技术与超材料技术路径差异较大,且目前还没有在尖端装备领域的应用。超材料技术作为当前行业内的主流技术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26、公司的第四代超材料有可能应用于手机天线领域和基站天线领域么?用于链接星链。

答:公司超材料在通信领域已有相关应用,主要包括卫星通讯相关天线部分和微波射频网络系统部分。未来公司会继续推动超材料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将推动赋能通信装备成为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27、超材料是否可赋能人形机器人?

答:公司希望人形机器人进入生产基地,赋能超材料生产制造的各个工序和环节。目前公司正在和相关领域专家探讨如何将机器人与公司超材料制造、数字化经营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这也是超材料制造方面一个持续性的工作。

28、请问刘董,您认为目前公司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包括内部的技术产品、公司管理,外部的客户需求响应等等,只有持续进行自我革新,公司才能不断前进。因此公司从不拘泥于当下,而是拥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同时希望整个行业都能够有长远的发展。

29、如果发挥想象,超材料会让未来的装备变成什么样子?

答:超材料将会使装备更加智能,会将更多电磁方面的技术融合到装备结构当中。未来,公司将会更加注重装备的智能化改造和性能提升。
kimi总结
根据提供的调研记录,以下是对公司情况的分析:

1. **产能信息与产能释放进度**:
   - 公司在2024年一季度第四代超材料已进入批产状态,表明公司正在逐步释放新的产能。
   - 二期产能正在设备安装阶段,预计第四季度投产,规划产能是一期的2.5倍,显示公司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期和准备。

2. **未来新的增长点**:
   - 超材料技术的创新与迭代,特别是在第四代超材料的批产。
   - 七大能力平台的构建,为多个先进制造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 汽车检测业务的开展,预计市场容量约为20亿元。

3. **国内外竞争情况与国产替代空间**:
   - 公司在超材料技术产业化方面具有开创性,其他技术与公司产品存在一定差距,表明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特别是在尖端装备和先进制造业领域。

4. **行业景气情况**:
   - 公司业绩连续5年创新高,表明所在行业景气度较高。

5. **销售情况**:
   - 2023年对第一名客户销售增长54.9%,部分来源于原有产品的交付量增长,部分来源于新增交付产品的应用。
   - 新签订合同金额约7.2亿,显示订单需求持续加速。

6. **成本控制**:
   - 公司通过全数字化系统实现了企业的数字化和编码化运营管理,有助于成本控制。

7. **产品定价能力**:
   - 超材料产品毛利率52.19%,同比减少2.62%,但保持稳定,显示公司有一定的定价能力。

8. **商业模式**:
   - “1+7+N”战略,以超材料为核心,构建七大能力平台,全面赋能先进制造业。

9. **坏账情况**:
   - 调研中未明确提及坏账情况,需进一步分析财务报表。

10. **研发投入和进度**:
    - 公司加大自有资金研发投入,承担科研任务,有10个主要在研项目,部分项目进行样件制备交付。

11. **护城河**:
    - 公司在超材料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开创性,以及七大能力平台的构建,构成了公司的护城河。

12. **产品名称与原材料依赖**:
    - 调研中未明确提及具体产品名称,原材料依赖情况也未详细说明。

13. **题材**:
    - 超材料技术、数字化运营管理、汽车检测业务等。

14. **分红情况**:
    - 调研中未提及分红情况。

15. **未来一年的业绩预期**:
    - 考虑到公司业绩连续增长、新签订合同金额较大、以及新产能的逐步释放,预期未来一年业绩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16. **风险点**:
    - 技术迭代速度、市场竞争、成本控制能力、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17. **经济环境影响**:
    - 需要考虑全球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综上所述,公司在超材料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但也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点,并持续优化成本控制和市场响应能力。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