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畅银2024-05-24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百川畅银2024-05-24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05-24 百川畅银 - 业绩说明会,网络远程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1.09 - 14.54亿 2.07%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13.82% -5.50% -905.56% -1396.37% -23.77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17.00% 16.05% -23.77% -28.58% 0.58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0.30 22.41 126.33 2.14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66.83 428.50 38.10% -0.67% -0.49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1
报告期 2024-12-31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2.58亿 7.03亿 2024-09-30 预计:净利润-25000--17000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受行业政策影响,垃圾焚烧替代卫生填埋导致填埋场垃圾进场量减少,2024年度相关电厂的沼气产气量不及预期,部分电厂发生装机减容或者关停的情形,沼气发电销售收入和毛利率下降,导致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二)会计政策的影响根据公司会计收入确认政策,部分新投产项目需要在纳入国家公布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清单后再确认补贴电价收入,此项政策导致公司累计有约1.27亿元的电价补贴没有确认营业收入,其中影响2024年未确认的营业收入约为2,000万元,但对应的营业成本已经入账,影响当年净收益约为2,000万元。(三)增值税退税收入和发行可转债计提财务费用的影响2024年度公司因未确认部分补贴收入等原因导致增值税下降,从而导致其他收益中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收入减少约1,590万元;当年公司计提可转换公司债券财务费用约2,970万元。综上,公司业务转型期虽发生阶段性亏损,但公司坚持以创新求发展,2022年启动的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发展良好,实现了较快增长,移动储能供热2023年全年收入4,196万元,2024年全年收入达约9,756万元,同比增长约133%,并已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盈利。公司自2017年开始
参与机构
百川畅银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远程方式进行,面向全体投资者
调研详情
1.您好,公司2023年沼气发电项目装机情况如何,未来业务规划是什么?

答:截止2023年底,在运营沼气发电项目有101个,装机188.7兆瓦。当前公司正在对项目结构进行调整,国外项目占比会逐渐增多,非填埋场(比如工业污水、养殖场、餐厨垃圾、煤矿瓦斯气和油田伴生气等)的沼气发电项目会增多。同时公司也会加大发电机组的对外租赁业务,发电项目的运营维护业务以及沼气电站的EPC建设业务。

2.你好,公司碳减排交易有多少个项目?

答:截止2023年底,公司已有19个沼气发电项目在UNFCCC注册成为CDM项目(其中有2个转为VCS项目),31个沼气发电注册成为VCS项目,3个沼气发电项目注册成为GS项目,还有3个沼气发电项目正在申请注册为GCC项目。

3.董秘您好,请问贵司的项目在进入可再生能源补贴清单并开始确认补贴收入之后,是计入的哪个资产科目?

答:根据公司会计政策,公司的沼气发电项目在进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之后,相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及应收账款科目。

4.2024年公司预估移动储能业务营收情况如何?

答:预计2024年移动储能供热收入会占公司收入20-30%左右,公司将会把移动储能供热业务打造为公司利润的第二大贡献业务。

5.董秘你好,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市场容量的规模是多少,公司目前移动储能供热的规模大概是多大?

答:整个中国的供热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移动储能供热作为供热领域的一个分支,预计短期内行业总体规模在将近百亿左右(没有专业机构统计这个行业的数据,此数据仅为公司内部分析测算数据)。

6.您好,公司2023年度业绩利润大幅下滑,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确认减少。根据公司会计收入确认政策,部分新投产项目需要在纳入国家公布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清单后再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此项政策导致公司累计有1.02亿元的电价补贴没有确认营业收入,其中影响2023年未确认的营业收入为3,813.38万元,但对应的营业成本已经入账,影响当年净收益约为3,813.38万元。2、财务费用增加。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3,332.62万元,其中因发行可转债而计提的财务费用2,256.04万元,海外投资业务因为汇率波动发生汇兑损失210.91万元。3、计提资产减值。2023年度,公司相关电厂的沼气产气量不及预期,以致部分电厂发生装机减容或者关停的情形,导致2023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038.42万元,商誉减值损失2,154.23万元。4、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前期拓展费用较大。由于前期市场开发费用和管理费用较大,导致2023年该业务亏损1,168.34万元。

7.公司移动储能业务的上游、下游客户都是哪个类型?

答:移动储能供热业务的上游一般是垃圾焚烧厂、化工厂、冶炼厂等有多余热能的企业;下游客户主要为食品加工(比如肉制品、啤酒生产)、医药生产、纺织印染行业、洗涤行业、煤矿用热,为工业园用热做补充,冬季也可以给居民小区供暖。

8.请问董秘,2024年公司利润增长点有哪些?

答:1、移动储能业务在2024年会逐渐扩大规模,减少亏损并开始贡献利润。 2、海外沼气发电项目、光伏电站项目的业务逐渐投产,将带来利润增长。3、公司会打造新的碳减排指标营销模式,以提高销售量和销售收入。4、加大沼气发电机组的对外租赁业务和运营维护业务,经营好公司存量的资产与资源。

9.今年的业务重心主要是什么?

答:公司今年将会围绕绿电供应、绿热供应和低碳服务三大业务,巩固沼气发电业务的市场领先地位,立足于移动储能供热市场引领者,继续深耕碳减排业务,进一步加大相关业务国际市场的拓展,坚持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着力围绕国家在新能源领域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向,结合企业优势做好技术储备,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智慧绿能服务商为公司战略目标。2024年,公司将会大力拓展一些非垃圾填埋气业务,比如餐厨垃圾沼气、垃圾焚烧厂污水沼气、养殖粪污沼气。同时公司将会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国外的垃圾填埋气业务机会较多,未来垃圾填埋气业务的增长主要会来自海外市场。 同时公司将会把移动储能供热作为第二大业务,2023年移动储能供热业务的市场已经全面铺开,国内市场已打开。公司用热客户主要为管道蒸汽未铺设到的使用天然气锅炉供热的用户,移动储能供热可以让用热客户方便生产计划的排产并降低用热。预计2024年移动储能供热收入会占公司收入20-30%左右。
AI总结
根据您提供的调研记录,以下是对该公司的分析:

1. **产能信息及释放进度**:
   - 截至2023年底,公司运营沼气发电项目101个,装机容量为188.7兆瓦。公司正在调整项目结构,增加国外项目和非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这表明公司正在积极扩大产能并优化项目结构。

2. **未来新的增长点**:
   - 移动储能供热业务预计成为公司利润的第二大贡献业务,预计2024年收入占比20-30%。
   - 海外沼气发电项目和光伏电站项目投产。
   - 新的碳减排指标营销模式。
   - 扩大沼气发电机组的对外租赁业务和运营维护业务。

3. **国内和国外竞争情况**:
   - 国内:公司在沼气发电领域具有市场领先地位,同时计划拓展非垃圾填埋气业务。
   - 国外:公司计划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尤其是垃圾填埋气业务。

4. **行业景气情况**:
   - 移动储能供热市场规模预计短期内近百亿,表明行业有较大增长潜力。

5. **销售情况**:
   - 国内: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已全面铺开,市场已打开。
   - 海外:公司计划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尤其是垃圾填埋气业务。

6. **成本控制**:
   - 调研中未明确提及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7. **产品定价能力**:
   - 调研中未明确提及产品的定价能力。

8. **商业模式**:
   -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智慧绿能服务商,业务涵盖沼气发电、移动储能供热、碳减排业务等。

9. **坏账情况**:
   - 调研中未提及坏账情况。

10. **研发投入和进度**:
    - 调研中未提及研发投入和进度的具体信息。

11. **护城河**:
    - 公司在沼气发电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以及移动储能供热市场的引领者地位,可视为其护城河。

12. **产品名称与原材料依赖**:
    - 产品名称:移动储能供热业务。
    - 原材料依赖:调研中未提及具体原材料。

13. **题材**:
    - 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碳减排、国际市场拓展。
    - 优势:市场领先地位,多元化业务布局。
    - 劣势:可能面临成本上升、政策变动等风险。

14. **分红情况**:
    - 调研中未提及分红情况及未来计划。

**综合分析**:
公司在沼气发电领域具有市场领先地位,并积极拓展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和国际市场。面临的风险包括成本上升、政策变动、汇率波动等。考虑到当前经济环境和公司业务调整,未来一年的业绩预期需要谨慎评估,特别是考虑到2023年业绩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建议关注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情况。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