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10-15 | 高铁电气 | - | 现场参观,分析师会议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150.13 | 1.88 | - | 30.52亿 | 0.4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25.93% | -18.41% | -82.57% | -59.65% | 4.31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19.97% | 20.11% | 4.31% | 1.68% | 1.24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3.84 | 10.68 | 96.48 | 6.63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206.61 | 576.80 | 45.97% | -0.03% | 0.30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1.75亿 | 2.45亿 | 2024-09-30 | - | - |
参与机构 |
个人投资者,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调研详情 |
一、未来公司发展规划及经营方针 回复:公司旨在打造“以轨道交通供电装备为主导、发展与主营业务相通、工艺相近的非传统产品新领域”的产业格局。一是通过技术创新保持轨道交通供电装备的领先优势,依托科研成果产业化或资本运作,强链补链,实现“全制式、更高速、智能化、上下游”,由轨道交通供电装备制造向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集成和系统方案服务转型;二是对公司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业务如铸造铝合金、高强度防松紧固件等产品实现扩能升级,从轨内走向轨外,开拓高附加值的轨外新市场;三是紧密围绕科创资本平台与产业创新政策,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抓住轨道交通运维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窗口期,搭建产业化平台,加速智能建造和智能施工运维装备新兴产业落地;四是聚焦轨道交通储能、无网化等前沿技术研究与突破,为公司开拓绿色低碳装备新产业。最终实现“一业为主,相关多元,三大产业基地,四大产品体系”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轨道交通供电装备技术创新的引领者”“轨道交通智能施工运维的推动者”“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 二、公司如何进行市值管理及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回复:市值管理方面,公司充分利用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平台、电话及邮件等方式回复资本市场投资者问题,维护公司良好形象。利用舆情应对流程对媒体报道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及与投资者沟通过程中涉及不良舆情的信息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并向管理层反馈事件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并及时实施。同时,本着回报投资者的原则,自上市以来,公司每年均会实施股利分配,2024年,公司首次实施中期分红计划,进一步树立了回报股东的良好口碑。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负责人,董事会办公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市值管理及公司投资者关系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切实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及保护工作: 1、确保咨询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等对外联系渠道畅通,保证咨询电话在工作时间有专人接听,并通过有效形式向投资者答复和反馈相关信息。 2、为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以及发言、提问提供便利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向股东提供网络投票的渠道。同时也保障现场出席股东大会的中小投资者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交流的时间。 3、公司相关重大事项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或质疑时,除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外,公司通过现场、网络或其他方式召开说明会,介绍情况、解释原因,并回答相关问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或其他责任人应当参加说明会。4、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投资者及时获取公司的最新经营状况和重大信息。公司在与投资者沟通时严格遵守有关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避免投资者在沟通中知悉尚未披露的重大信息,确保投资者公平了解到公司信息。 三、近年来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回复:公司业绩一方面受国家对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影响及各地方资金投入影响,导致整体市场规模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受经济环境下行影响,地方债务风险加大,部分项目资金紧张导致施工进度放缓,短期内造成公司订单任务下降。为提升公司业绩,公司一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紧盯市场形势变化,持续巩固并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聚焦客户需求、行业前沿、技术痛点,下大力气攻克难点技术,大力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三是降本增效,严格费用支出,提升公司整体效益;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和客户保持积极联系,及时签认,清理发出商品,同时公司已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办法,有效激励销售回款工作。 四、公司未来市场份额及盈利预测情况 回复:公司作为国内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的龙头企业,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领域全面布局,具有完备的产品体系和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公司将持续主业产品的技术迭代研究,引进先进科技资源,不断融合新技术、新模式,进行产品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的研究,做实前沿技术储备;紧跟国家战略,不断探索新兴领域技术研究,为公司产业链延伸提供支撑,实现公司多元化发展,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
AI总结 |
一、产能信息及产能释放进度 根据调研记录,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创新保持轨道交通供电装备的领先优势,实现全制式、更高速、智能化、上下游。此外,公司还将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业务如铸造铝合金、高强度防松紧固件等产品实现扩能升级,从轨内走向轨外,开拓高附加值的轨外新市场。同时,公司将紧密围绕科创资本平台与产业创新政策,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抓住轨道交通运维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加速智能建造和智能施工运维装备新兴产业落地。 二、未来公司新的增长点 1. 轨道交通供电装备制造向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集成和系统方案服务转型; 2. 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业务如铸造铝合金、高强度防松紧固件等产品实现扩能升级,从轨内走向轨外,开拓高附加值的轨外新市场; 3. 紧密围绕科创资本平台与产业创新政策,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抓住轨道交通运维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加速智能建造和智能施工运维装备新兴产业落地; 4. 聚焦轨道交通储能、无网化等前沿技术研究与突破,为公司开拓绿色低碳装备新产业。 三、国内国际竞争情况及竞争对手分析 1. 国内竞争: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车、南车等国内知名企业。公司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压力。 2. 国际竞争: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德国西门子、意大利菲亚特等国际知名企业。公司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国产替代空间分析 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产替代空间逐渐扩大。公司在轨道交通供电装备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有望在国产替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公司仍需关注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五、行业景气情况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然而,行业景气程度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如经济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因素可能对行业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公司需密切关注行业动态,调整发展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六、公司销售情况分析(国内+海外) 公司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则处于拓展阶段。公司通过加强市场营销力度、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提高海外市场的销售额。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拓展海外市场。总体来看,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情况良好。 七、公司成本控制分析 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提高整体效益。此外,公司还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的研究,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竞争力。 八、商业模式分析 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公司还通过多元化发展,拓展产业链延伸,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九、坏账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记录,公司尚未出现坏账情况。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坏账风险。 十、研发投入与规划分析 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大,以保持在轨道交通供电装备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此外,公司还计划加大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拓展产业链延伸。总体来看,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和规划较为明确。 十一、公司护城河体现及分析(提取调研中的提到的产品的名称以及依赖的原材料) 公司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优势:公司在轨道交通供电装备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品牌优势:公司作为国内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的龙头企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 产业链优势: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了从轨道交通供电装备制造向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集成和系统方案服务的转型; 4. 客户资源优势:公司已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 十二、分红情况分析及将来的分红计划(对于调研中仅有精神纲领没有具体实施的回复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要过于乐观) 根据调研记录,公司在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计划,显示出对股东回报的重视。然而,具体的分红情况还需结合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总体来说,公司在分红方面的态度较为积极。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