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4-10-26 | 大华股份 | - | 业绩说明会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6.82 | 1.40 | 3.71% | 499.29亿 | 1.4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0.80% | 0.77% | 19.75% | -1.74% | 11.58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40.81% | 39.90% | 11.58% | 9.70% | 91.61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5.67 | 16.73 | 92.75 | 23.12 | -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117.22 | 201.19 | 27.52% | -0.12% | 22.93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5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26.52亿 | 15.47亿 | 2024-09-30 | 预计:净利润280000-308000 | 报告期内,在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下,公司仍坚持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理念,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2024年较2023年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公司处置了对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7.88%股份,增加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37亿,此项收益均为非经常性损益。 |
参与机构 |
方正证券,兴业证券,兴海荣投资,茂源财富,国海证券,辰翔基金,百川财富,中泰证券,广发证券,百达世瑞,磐石投资,合道资产,懿坤资产,睿胜投资,花旗环球,高盛,西部证券,光大永明资产,盘京投资,Point72,汇添富,朴信投资,河床投资,尚诚资产,卓汇投资,禹田资本,白溪基金,瓴仁私募,中信证券,民生银行,朱雀基金,国元证券,才华资本,尚科投资,信泰人寿保险,朱庆平,王博勋,唐英滨,刘军洁,西部利得,沣杨资产,泰山财产保险,建银国际,泊通投资,悦溪基金,固禾基金,嘉世基金,长青藤资产,熵简基金,长城证券,世诚投资,中信保诚,东兴基金,禾其投资,粤佛基金,平安银行,晨燕资产,复星保德信人寿,鸿道投资,京电博天,鸿运基金,双安资产,浙商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群益证券,金凯利投资,玄卜投资,鑫焱创业投资,Brighter Investment,杭银理财,西南证券,中航信托,泾溪投资,明世伙伴,太平基金,财通证券,博时基金,度势投资,赢舟资管,耕霁投资,神农投资,海通证券,红杉资本,鑫嘉资产,薪富阳投资,华曦资本,国金证券,华玖股权投资,毕盛投资,中邮保险,春谷基金,中融国际信托,诺德基金,华创证券,九泰基金,长江证券,天风证券,国华兴益保险,圆合控股,磐耀资产,国盛证券,赢舟咨询,创富兆业,钜洲投资,长安基金,东方财富,米牛投资,汇信聚盈,招商证券,吉川投资,中天汇富,摩根士丹利,八零后资产,中金公司,行知投资,华夏未来资本,IGWT Investment,棕榈湾投资,云门投资,华泰证券,聆泽投资,嘉实基金,平准科技,摩根大通,君阳基金,昭云投资,长见投资,国新投资,博荣基金,源渡股权,中原证券,源泉投研 |
调研详情 |
一、公司经营情况简介 三季度以来,经营环境压力仍存,经济延续二季度偏弱的趋势,海外市场扰动因素增多。在此期间,国内外政策环境、贸易预期正在发生深远变化,这些因素增添了公司日常经营的复杂性,同时也为把握新市场潜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5亿元,同比增长0.77%;实现归母净利润25.45亿元,同比下滑1.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1亿元,同比下滑5.87%。单三季度看,实现营收75.83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8%,实现归母净利润7.35亿元,同比增长19.75%。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持有的金融产品及股权受资本市场提振,有一定收益。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公司单三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4.99亿元,同比下滑22.91%。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下探回升,公司期内汇兑小幅亏损,去年同期损益较多,影响公司盈利表现。毛利率方面,受大环境需求走弱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40.81%,相比上年度小幅下滑0.46%。现金流方面,公司前三季度现金收入比达106.7%。在压力环境下,公司依然坚持可持续、高质量的业务发展。与此同时,公司近些年持续降低资产负债率,财务状况整体健康、稳健,为未来根据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提供一定的空间。 业务方面,今年以来,公司海外业务的修复与内需状况形成对冲,总体保持平稳发展。 三季度,公司国内业务延续上半年整体表现。其中,政府业务有所企稳,受中央项目建设的带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急行业、大交通领域中的数字化升级业务增速靠前。企业业务稍显承压,地产建筑领域持续低迷,工商企业制造业、能源电力领域增速保持领先。在当前环境下,民营企业在资本支出决策上表现得更为谨慎,而央国企作为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带头人,数智化转型需求丰富。公司将紧跟产业趋势与重点客户,助力企业数字化进程。另外,分销业务的回暖还有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复苏。 海外业务表现稳健。分区域看,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需求持续旺盛,欧洲区今年迎来经济小幅回升,带动了相关地区业务走强。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地区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有利于公司海外业务更安全、平稳运行。 创新业务方面,业务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升。其中,华感热成像业务受应急行业需求带动,增速较快。 2024年,全球货币政策迎来转向,我国经济环境还待修复。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一系列发布会密集召开,展现出了中央对解决当前经济回升中所遇到的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决心,对实业和市场信心产生了显著的提振作用。 但是,宏观周期的起落是不可控的,我国经济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也必然需要经历“收”与“放”之间节奏的切换。作为微观实体,我们在宏观环境的波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砥砺前行,保持平常心,把握自己能掌控的,关注当下,关注下一步该怎么走,摸索如何高效投放资源、捕捉并最大化结构性机会,如何满足碎片化的物联市场、提升产品品类的丰富性,如何适配社会智能化趋势、调优组织架构。依托于内在的持续进化,更加重视为合作伙伴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将“利他”理念贯彻到每一个行动中,生态强则大华强。 未来一段时期,一方面,外部环境受政治、地缘、经济等多方面扰动,实施逆周期调控到企业盈利的改善需要时间的沉淀;另一方面,AI技术与数据价值的潜力,对于未来提升社会生产率具有重大意义。大华将继续秉持“以进促稳,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低迷时期保持定力和耐心,把正确的事情做好做对,进一步加固长期竞争壁垒,确保能够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巨大机遇,迎接充满可能的“十五五”开局之年。二、互动交流环节 1、当前政府展现出积极的态度、资金端可能会有所回暖,这样的情况会对公司业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政策执行到公司业务,大概的落地周期如何? 第三季度,公司政府业务略有一些好转,但是整体来看还是趋缓的态势。政府上半年推进的应急项目部分在三季度落地,四季度还会有一些项目执行。随着政府业务的回暖,四季度有看到一些增量,未来期待看到政府业务增量保持稳定,以确认触底反弹的趋势。目前政府在持续推动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的企稳,但是从智慧物联的业务属性来看,我们的业务一般处在项目执行的偏末端,体现相对还要向后延一些。 2、如何展望公司四季度及明年的毛利率情况? 公司前三季度国内毛利率下降的比较明显,海外毛利率下降相对少一些。展望第四季度,目前国内业务的毛利率已经下降到了比较低的位置,在未来有望逐步稳定;海外毛利率与汇率情况也有一定的关联,但有望保持相对的稳定。虽然今年四季度毛利率大概率还是会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会趋缓。总体来看,从第四季度开始,公司毛利率将趋于稳定,明年稳中有升。 3、公司三季度各个业务线相比二季度表现如何? 国内业务三季度压力比较大。其中,政府业务中的公安和交警行业下滑比较明显,我们也在争取抓住新的机会,比如一系列公共民生、应急、水利等项目。企业端智慧建筑、金融行业承压。智能建筑方面,国家现在也在大力推动地产行业复苏,不过目前相关业务还在承受比较明显的下滑;金融业务方面,受限于各大银行总行入围窗口期影响,公司预计四季度相关领域能有回暖。公司在工商企业、能源方面有较好的增长,但要完全弥补智能建筑等其他行业的下降比较困难。另外,分销三季度表现不是太好,是需要我们彻底变革的领域。 国内业务弱势一方面确实受到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在上述的几块业务把自己做好。尽管在低迷的时期,公司看好未来的数字化转型的大机会,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投入。在碎片化市场中,公司的能力有比较强的护城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复杂度、全球业务的布局,都需要持续的投入。 展望四季度,预计国内业务能转正,海外继续保持增长,总体四季度收入保持正增长。 4、公司如何观察包括AI在内的各种先进技术对企业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 公司持续看好智慧物联赛道,特别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方向。在帮助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正逐步从外围系统整合进入到生产的核心系统中。比如在能源行业,许多企业的需求正从传统的公共安全转向生产安全,我们业务也将围绕这一趋势进行转变。在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企业的痛点非常明确,提高效率、提升品质、降低费用,我们也相应对齐方向,从生产外围系统逐步融入智能制造,提升感知、智能技术的应用深度,包括生产安全、设备在线检测、运维状况等核心系统的转型。最主要的,还是提升硬件丰富度和能力,大硬件的投入复制性较强,同时硬件确实能够给生产企业带来更大的变革。之前公司决策重点投入能源行业,今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目前看到能源与工商企业两个占比大、增速高的行业表现,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转型方向。 公司的研发投入在AI和公有云两大战略基础上,注重结构调整,把资源投入到有效性更强、边际收益更强的领域中。在AI方面,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千多种算法,以解析为目标为千行百业赋能。首先,我们在落地应用过程中注重大小模型的结合,通过对千亿大模型进行结构设计、迭代优化等动作,将模型参数下降到百亿甚至十亿级别,便于客户的部署使用。其次,大模型和多模态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并不是一招鲜打天下的能力,需要把这些技术融入到具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只有加载了技术灵魂的一系列产品,才能满足碎片化的需求,实现更广的商业落地。另一方面,公共云的开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服务商业客户,当我们的产品更多云化赋能后,有望实现免安装、免维护,让公司视频、门禁、充电桩各种产品客户都能直接受益。 在智慧物联这一应用场景中,我们会尽力把AI等先进技术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让技术成为我们产品解决方案最重要的部分,提升长期核心竞争力。先进技术的应用早已不再是预研阶段,而已经在各个行业充分产业化。也正因为智慧物联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市场,技术的应用、产品的研发以及商业的扩展是需要一点点积累,没有办法短期因为单点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快速产生跳跃式收益。面向未来,我们也制定了三年期、五年期的行动计划,围绕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继续提振我们的技术、产品级核心能力。 5、公司三季度和移动合作进展如何?如何展望未来合作态势? 前三季度公司和移动合作同比微增,其中集成类业务增长较慢,预计全年可实现的合作业绩较年初目标有一定差距。但是公司在与移动组织对齐、集团和省区间交流方面,已有明显成效。例如,公司已与移动部分省区、各行业线共同打造了所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只是距离真正产单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总体来说,成果主要体现在各省的充分交流,推动标准化产品入库、人工智能的技术合作、物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包括已与中移物联网公司合作研发12个标准场景化解决方案等。公司也将继续稳扎稳打,立足长远。目前,双方已经围绕移动的战略规划和大华的平台建设能力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希望能在四季度和未来有更好的落地。 6、目前看到一些化债政策持续出台,市场预期可能对存量项目回款有正向影响,后续出台的政策可能也会产生增量需求。公司如何判断这种变化和未来趋势? 我们感受到政府态度转向积极。如果出现明确的项目机会,政府会提前做资金支持,所以相较于前三季度相对谨慎的情况,未来可能会好一些。但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项目偏后期介入的,所以对收入贡献来说,会呈现的相对较晚一些。另外,公司也在积极关注化债等政策的后续落地情况。从项目回款来说,如果有超预期的化债政策,预计可以对公司已参与的政府集成项目的应收账款回款有积极作用,可以释放过去计提的部分坏账,对现金流也有正向贡献。以及随着政府债务的处理,我们预计政府或将更积极地投资项目,这将为我们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如充电桩建设、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车路协同、低空经济等领域。可以看到,政府对项目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求在提高,存量建设的智能化升级需求也在涌现,这些都是我们的能力所在和业务机会点,比如公司今年也顺势推出了针对升级需求的夜视王产品。整体来说,在政府驱动下,前三季度这种项目偏少的情况有望改善。 7、公司非常重视国内渠道建设,能否介绍相关进展和成果? 渠道建设方面,除了关注项目市场,公司还将持续围绕项目商机、渠道生态等方面开展动作。过去,分销业务端做的一般,未来将重点进行改革。首先是以地市、区县、乡镇为层级,持续拓展新的合作伙伴,从过去重视sellin转向重视sellout,以确保产品真正落地应用。其次是重视分销队伍的搭建,加强分销业务的考评。相信通过上述努力,在后续落地阶段,可以通过时间的检验,取得一定成效。 8、公司目前创新业务各板块的情况如何? 创新业务中,华橙和华感增长相对较好。华睿受大环境影响小幅增长,其中光伏、锂电等行业建设缓慢。汽车电子子公司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也表现相对较弱。但小体量公司中的安检和消防业务增长较快,安消一体化、智慧消防前景较好。未来,公司会继续聚焦有发展潜力的子公司,比如毛利率较高的华感、海外后装市场运营能力比较好的华锐捷等,也会加大核心子公司和集团业务的联动,以及加强子公司的市场投入,公司也在研讨如何在海外部分区域投入资源,推动创新业务获得更好的发展。 9、公司如何考虑市值管理相关工作,以及会考虑加大回购和分红吗? 公司的市值管理需要以业务基本面为基础,向市场更充分的传递公司核心价值,让大家了解到大华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这个高碎片化市场中已经形成了强大护城河,例如我们的AI技术,已作为技术灵魂,嵌入到每一个产品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以及在海外业务多年的业务沉淀,希望投资者坚定对大华的投资信心。此外,考虑公司充裕的在手现金,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已经加大了分红回购力度,去年和今年都做了中期分红,未来也将继续重视相关举措回报投资者,做一个负责任、可信赖的企业。 |
AI总结 |
根据大华股份的最新调研记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调研记录中的信息: 1. 产能信息分析: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4.5亿元,同比增长0.77%;实现归母净利润25.45亿元,同比下滑1.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1亿元,同比下滑5.87%。单看三季度,实现营收75.83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8%,实现归母净利润7.35亿元,同比增长19.75%。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持有的金融产品及股权受资本市场提振,有一定收益。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公司单三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4.99亿元,同比下滑22.91%。 2. 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公司总结未来新的增长点包括国内业务修复与内需状况形成对冲、海外业务的修复与电子化需求共同作用、分销业务的回暖还有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复苏等。此外,公司将继续紧跟产业趋势与重点客户,助力企业数字化进程;分销业务的回暖还有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复苏需要等待市场的进一步复苏。 3. 国内和国外相同产业竞争情况、竞争对手以及国产替代的空间:在国内市场,民营企业在资本支出决策上更为谨慎,而央国企作为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带头人,数智化转型需求丰富。公司将紧跟产业趋势与重点客户,助力企业数字化进程。在国外市场,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需求持续旺盛,欧洲区今年迎来经济小幅回升,带动了相关地区业务走强。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地区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有利于公司海外业务更安全、平稳运行。 4. 所在行业的景气情况:公司所在的安防行业受益于政府数字化转型、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需求提升。然而,宏观周期的起落是不可控的,公司在宏观环境和市场波动的环境中砥砺前行,保持平常心,把握自己能掌控的,关注当下,接下来怎么走,摸索如何高效投放资源、捕捉并最大化结构性机会,满足如何碎片化化的物联网需求、提升产品品类的丰富性、适配社会智能化趋势、调优组织架构、依托内在的持续进化等方面。 5. 公司的销售情况:公司目前拥有较为完善的销售渠道体系,包括直销、经销等多种模式。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需求变化,公司在销售方面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例如,加强与大型客户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定制化程度等。此外,公司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提高其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6. 公司的成本控制是如何安排的: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公司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公司还在不断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 7. 公司的定价能力如何:公司在定价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情况、产品成本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公司能够制定出相对合理的价格策略。同时,公司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8. 公司的商业模式: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方面。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线,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公司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提高其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9. 公司的分红情况以及将来的分红计划:公司近年来在分红方面表现较为稳定,每年都会进行中期分红。未来,公司还将继续重视分红回报投资者的工作,做一个负责任、可信赖的企业。 总体来说,大华股份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线、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拓展海外市场等方式,公司有望在未来一年实现稳定的业绩增长。然而,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在实现业绩增长的过程中仍需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大华股份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做好风险管理。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