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蓝集团2024-11-1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华蓝集团2024-11-1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4-11-18 华蓝集团 - 特定对象调研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429.47 2.67 0.08% 25.12亿 4.27%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29.59% -23.65% -194.73% -145.70% -7.48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35.27% 36.54% -7.48% -2.16% 1.08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3.68 23.79 110.65 2.79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14.21 667.82 51.52% -0.10% -0.25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4
报告期 2024-12-31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3.37亿 2024-09-30 预计:净利润-2350--1200 (一)收入下滑导致利润下降受行业环境变化和客户资金紧张的影响,公司的项目承接及项目实施进度放缓,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二)计提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利润下降受客户资金状况的影响,公司销售回款不及预期,按照会计政策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合同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增加。
参与机构
天风证券
调研详情
1.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约7.4亿元,随着国家化债措施的推进,对公司有何影响?

答:公司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政府平台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国家积极的化债措施有望提升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有助于公司收回应收账款。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各级政府相关的化债措施将有利于公司回收应收账款和承接新的业务。

公司在促进回收应收账款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1)加强对项目前期信息、客户履约能力及信用的评估分析,甄选信誉较好的客户,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催收进度跟踪和客户信用评级更新;(2)将应收账款回款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3)继续优化并实施应收账款、实际欠费催收激励机制;(4)对长账龄、重点欠费客户制定专项工作方案;(5)通过集中开展欠费项目诉讼、“房抵费”、经营性资产置换、保理等方式,降低应收账款风险;(6)对于政府投资机构、国有企业和大型房地产公司等持有优质固定资产或经营性资产的客户,建立专项化债工作小组,通过置换优质资产的方式收回应收账款。

2.公司投资业务主要在什么方向?

答:公司投资业务主要围绕“双碳”战略,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建筑节能改造业务方面进行投资,成立了华蓝能源公司和华蓝数智公司。

在新能源发电方面,华蓝能源专注于清洁能源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累计签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195.11MW,并网项目累计89.21MW,获得四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可以开展光伏电站的工程总承包业务。2024年,华蓝设计承接新能源设计项目20余个,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光储充一体化设计、风电设计等。公司已初步具备了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设计咨询和工程总包等全链条业务及技术服务能力。

在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华蓝数智研发了智慧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应用BIM+物联网+大数据AI技术,实现数字空间管理和物理环境硬件的有机整合,将实现“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闭环”,推动建筑的智慧化升级,实现建筑节能减排。

3.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如何考虑?

答:业务拓展方面,公司在坚持主营优势业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业务。在传统设计业务方面,公司优先选择资金有保障的项目类型,如“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项目等;依托公司多年的设计项目积累,开展建筑修缮业务等。在新业务方面,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成立了华蓝能源公司和华蓝数智公司,开展新能源发电业务和建筑节能改造业务。

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将“走出去”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区域中心+区域分公司+本部联动”的方式拓展广西区外市场业务,在全国设立20家区外分支机构,分布在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同时,在2024年上半年推进设立了国际业务中心(含东南亚研究中心),建立了海外业务统筹组织机构。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没有涉及应披露重大信息的情况。
A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