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市场的非理性?

市场的非理性来自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投资人都有哪些非理性行为?

(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从情感的角度来刻画群体的行为,是行为金融学的术语,在资本市场上是一种决策行为体现出来的心理偏差。“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资本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资本市场“羊群效应”的存在使得投资者个体和集体投资理性程度大大降低,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事物做出同时买进或者卖出的决策。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会直接导致资本市场上买卖活动的大规模的不规范和不规则,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二)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往往会导致投资者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进行大量盲目交易等非理性行为。如果投资者对信息过度依赖,就会致使其过度投资或投机的行为发生,就会出现“过度反应”的现象。“过度反应”的现象在现实交易过程中往往表现为过于乐观。在重大消息出现的大部分时间里,股市价格的波动幅度很小,对利好反应比较平淡,是“反应不足”现象。对消息的敏感性反应是比较差的,在既定的心理思维模式下改变也是微乎其微的。在资本市场信息发生变化时,由于投资者心理认知偏差的存在,投资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度反应或者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都是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典型表现。

(三)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投资者愿意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并且继续持有亏损股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投资者往往对于亏损的股票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也就是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不愿意实现损失;投资者在盈利面前往往倾向于回避风险,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在大多数情况下,处置效应主要就是要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它会直接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投资者往往是非理性地长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投资价值的股票,结果必然是赢少亏多。

(四)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公司信息赋予过多的权重,导致对近期趋势的推断过度偏离长期平均值。投资者过于重视新出现的信息,而忽略长期的历史信息,而后者更具有长期趋势的代表意义。因此,投资者经常在坏消息下过度悲观而导致证券价格下跌过度,在好消息下经常过度乐观而导致证券价格上升过度。格雷厄姆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个性稳定的人,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仍难以从投资行动中获益。巴菲特将导师格雷厄姆的精华总结为:“合适的性格与合适的才智相结合,才会产生理性的投资行为。”

如何看待这种非理性造成的影响?

投资者投资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克服情绪化这一缺点。我们必须冷静而细心地观察事实,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期在充满诱惑的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沃伦·巴菲特 

超额收益的一个前提就在于市场的非理性存在。巴菲特认为,市场是会闹情绪的。每一只股票的价格,都会因市场的情绪而波动。这个波动并不是跟着公司的企业现金获利潜能而上下浮动的。这使我们能够把自己选中的优秀公司的长远报酬率当成一个“底线”——投资报酬率的最低限度,然后利用市场的情绪,来取得更高的报酬率。

市场是由一个个单一的人或者经济个体组成的(人群总是比个体更加非理性),所以他总是不能正确的反映出一个公司的实际价值,以至于价格经常严重的偏离价值。同时随着国际大环境和经济趋势的演变,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也直接影响着他的发展预期和动态估值。所以在经济环境的作用被心理层面上放大以后,市场总是在做着两极化运动,在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中折返不已。

格雷厄姆将市场比喻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年轻人。而价值投资者要抓住的就是这种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偏离。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投资的安全性也就越高。

每一个价值投资者都认为股票投资关键在于公司本身,我们买入一只股票实际上就是在买入一家公司。站在一个企业购买者和拥有着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有益于得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

网络收录&整理编辑
涨(3)
投资有风险,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够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