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调研地点 | 调研形式 |
2025-04-03 | 康斯特 | - | 特定对象调研 |
PETTM | PB | 股息率TTM | 总市值 | 换手率 |
---|---|---|---|---|
29.61 | 3.11 | 0.46% | 37.13亿 | 3.0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 归母利润同比(%)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30.19% | 15.48% | 13.39% | 23.07% | 22.04 |
销售毛利率 |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 销售净利率 |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 毛利 |
64.71% | 64.77% | 22.04% | 17.73% | 3.72亿 |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 研发费用/总市值 |
17.38 | 22.56 | 79.83 | 377.81 | 0.0272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资产负债率 |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 息税前利润 |
248.77 | 64.99 | 9.36% | 0.02% | 1.42亿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 带息债务 | 财务数据报告期 |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2025-01-22
报告期
2024-12-31
|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
1.31亿 | 0.03亿 | 2024-12-31 | 预计:净利润11881-13281 |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因素系国际市场高附加值订单总额提升、研发投入总额减少、非经常性损益变动及资本化开发支出计提减值等。2024年度,公司在经营端调整结构性产品获利能力,在管理端提升自身精益管理成熟度与资产管理效率,业绩继续保持高质量增长。1.国际市场,2024年度营收预计同比增长约35%。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国际主流市场,国际市场营收占比超过50%。2.国内市场,2024年度营收预计同比增长约1%。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客户信用及应收账款管理,聚焦优质客户。3.报告期内,影响净利润的非经常性损益约为899万元,主要系政府补助收入和结构性存款公允价值变动。 |
参与机构 |
淳厚基金,同泰基金,博润银泰投资,龙赢富泽基金,安联保险资管,浦银安盛基金,浙商资管,汐泰投资,广东正圆基金,上海浦泓基金,禾永投资,创金合信基金,东北证券,浙江龙航资产,国泰君安证券,中信期货 |
调研详情 |
校准与测试业务 (1)请介绍公司2024年整体业绩及财务情况 答:2024年公司整体营收为5.75亿元,国内与海外市场各占50%,其中,国际市场增达34%,国内市场增速1.5%;综合毛利率64.7%,同比基本持平。 数字化平台业务收入2655万元,同比增长5.5%。 (2)请再介绍一下2025年营收目标及增长点 答:营收目标6.5亿元,同比增速约13%,国内外市场均会增长,国际市场增速预期更高。在市场拓展上,新加坡子公司会发力非美市场订单,同时国内设备更新政策滞后效应逐步显现,公司也在同步进行行业解决方案的深化。 (3)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答:叠加最新关税后综合税率较高,对成本会形成一定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已同步启动以下措施: 1)针对高关税地区调涨价格以及调整折扣体系:分区域、分阶段调涨产品终端价格,逐步消化关税压力; 2)提高新加坡子公司的区域覆盖范围和运营效率:承接所有非美市场订单(约占国际市场营收的50%),规避关税影响; 3)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针对区域市场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加强服务,同时提高高毛利产品出口占比。 (4)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及公司管理策略 答:公司采取及时结汇,减少外汇波动影响。 (5)未来海外增量市场及区域策略 答:全球市场的区域化拓展是公司长期策略,其中相对成熟的欧美主要是以存量市场为主,客户决策周期短、回款快,渗透空间大;“一带一路”市场会通过中低端产品,来适配价格敏感需求。 (6)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及低价投标对公司的影响 答:目前国内招投标以价格为主导,有时采用最低价评标法会占到七成以上,部分项目报价更是相对极端,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会选择性放弃低质订单。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采用差异化战略,一是提供软硬结合的智慧化实验室解决方案,保持技术领先;二是根据产品的性能调整价格分层梯度,应对不同客户需求。 (7)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差异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与Fluke、Druck、WIKA等国际友商相比,公司主打高精度、高附加值产品,不参与价格战;国内市场低价招标环境压力大,公司会通过产品梯度化应对。 (8)在当年的大环境下,公司如何维持毛利率稳定 答:第一,在差异化的区域市场,聚焦应用场景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拓展高附加值订单; 第二,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公司的管理成熟度。 (9)目前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率 答:因为数控机床精度要求高,核心加工设备以从日本进口为主。目前传感器制造的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较高。 (10)压力控制器及未来几年的新产品布局情况 答:新压力控制器增速较快,带动公司国内仪表行业收入占比从6%提升至10%以上,2025年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在新产品规划方面:重点补足过程信号产品线,研发高毛利新品。 传感器垂直一体化及数字化平台 (1)传感器自产进展及未来整体规划? 答:公司传感器一期产品采用硅压阻技术,相比硅谐振路线成本更低、量程更宽,而且更适合工业物联网的高传输速率场景,目前已实现高精度与宽量程突破。2024年自产传感器3000只,主要用于主业的校准测试仪表产品的外采传感器替换。 2025年自用计划产能8000只以替代外采的高端传感器,同时数字压力传感器启动外售,优先覆盖工业、气象及海洋领域,逐步实现全球销售。 |
AI总结 |
|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